大同在线

首页 > > 游戏动漫 >> 加点

传统仓库中分拣人员处理订单的人均速度大概

发布时间:2019-03-18 10:01:04

“叫Geek+其实还是有一些极客的梦想在其中,来源于大多数男孩子在小时候对于机械的热爱和痴迷”,郑勇说。

Geek+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身的机器人+互联企业,作为创始人的郑勇却是一个并不善于讲故事的“非典型互联人”,出身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清华的他笑称自己是标准的“工科男”,一个“实用主义”和“应用价值”优先的人。Geek+团队新入驻不过个把月的办公室看起来造型感十足,穿过办公区深处的一扇玻璃门,机器人生产和测试的车间就赫然呈现在我们眼前。

区别于日常概念中炫酷的机器人,Geek+的物流机器人则看起来很“朴实”,像一个xxxl型号的扫地机器人。可别小瞧它,据媒体报道,其对标的Kiva机器人已经为亚马逊节约了20%的仓库营业支出。正式推出已有一年半,更新至第四代的Geek+机器人已经游走在天猫,唯品会等十余家大客户的仓库中。郑勇指了指略显空荡的办公区域,“双十一快到了,大家都下到现场去了,订单分拣压力大,以防万一嘛。”

通过准确并高效的移动货架到指定位置(即“货到人”),Geek+能够大幅提高分拣人员的单位效率并节约人力成本。郑勇给我们算了一笔略微复杂的账:

传统仓库中分拣人员处理订单的人均速度大概为150件/小时,在使用了Geek+物流机器人配合工作后,机器人将货架运送到人的面前,节省了行走搬运的时间耗损,人均处理订单速度可以提升至450件/小时。但需要注意的是,物流机器人与分拣人员并非一对一工作,这里的人机配比大约为每个分拣员对应8台物流机器人,算上机器人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对应人力工作的“三班倒”以及66%的人工休假率,每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致与1.25个工作人员相当。

其计算公式为:8个机器人=2个人力×3个班次/66%(人工休假率);

即1机器人≈1.25人力

1:1.25的话,机器人方案的优势不就微乎其微了吗?然而,我们还没有算成本:

每一台Geek+机器人的售价大致相当于一个分拣人员一年的工资,郑勇说目前的机器人最低可以按5年寿命计算,分摊下来投资回报期大约在年之内,即使加上系统投入和后期运维的成本,年内也可实现投资回报。

这显然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亚马逊早已经将Kiva收入囊中,国内的物流机器人领域却才刚刚起步。除极智嘉外,类似快仓 、水岩、新松等公司也正加速推进,无一例外的对标Kiva之外,在他们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见类似阿里、京东、唯品会等电商大玩家的身影。

郑勇坦言,物流机器人的应用并非近两年才开始,AGV(移动机器人)的公司在90年代就有应用,但是传统AGV公司在早期解决的只是工业环境下简单的巡线自动化搬运。近一两年,亚马逊的机器人系统被国内企业作为参考,希望在此基础上采取人工智能结合软件算法,通过更复杂的系统来解决问题。在郑勇看来,对于国内市场的智能机器人来说,今年可以称之为“元年”,而明年可能是更大的规模化扩展与爆发的时间。

从更大的市场环境来看,在 “工业4.0”浪潮的推动之下,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成为了传统企业的救命稻草,也成了创新者们的必争之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愈发紧密。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第19期全球CEO年度调研》数据显示,77%的CEO认为科技进步将会是未来五年里最有可能对他们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根据系统调研结果筛选出的“影响未来的八大核心科技”中,人工智能、物联、无人机、机器人占据了半壁江山。反映至国内物流行业中,无论是京东“亚洲一号”,还是菜鸟“E.T.物流实验室”,亦或是顺丰无人机计划,从业者们已经在路上。

市场方兴未艾,在实用主义的郑勇看来,市面上相当一部分的服务型和陪伴型机器人还处于“虚火”的状态。这也是为何做着“极客梦”的他最终却选择了从不那么吸引人眼球的工业机器人入手。

在他看来,工业环境相对而言呈结构化,整体的环境情况较为稳定,机有个朋友器人的工作单一且有明确目的性,以目前的技术来讲可以实现机器人运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目前人工智能在服务领域和家庭、消费领域的应用中,由于环境复杂度高,现有的技术依然不够成熟,仍需要一段时间去完善。

两周之前刚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的Geek+已经有着80人左右的团队,这支研发人员约占60%,由技术驱动的队伍中,作为创始人的郑勇却自嘲“自己是一个被技术团队‘嫌弃’的CEO”,其实还是由于工科出身的他和三位技术大牛的联合创始人在专业性方面实在没得比。

“其实我还是喜欢做产品,对于大多数男孩子,尤其对是我这样的工科男来说,从小开始就会去摆弄一些机械的东西,想要做一些酷的产品出来。而步入职场,前期都是按照公司的战略意图和规划去做,进入投资机构之后又看到其他许多创业者去做的事情,突然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好的想法没有去实施。决定做自己的企业,也希望能借助平台去做一些梦想中的产品。”

在这一波创业大潮中,郑勇的起步不算太早,也没有一步登天的发展速度,却一步一个脚印走的低调且沉稳。聊起个人经历,作为一个“70后”的他笑着问我们这个年纪的创业者是不是有点儿“老”,很难想象,从前的他完全是一个不善言辞的沉默性格。

2000年初的就业观依然局限于国企“铁饭碗”,亦或是去外企做一份体面的工作,当时的郑勇无外乎就是想进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去外企一边拿着可观的薪水,一边接受系统的培训并快速成长。几乎是顺理成章,他进入到了在电力和自动化领域颇有建树的ABB,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

此后他又转战圣戈班——一家成立于1665年的集生产、销售、加工、后续服务为一体的高技术材料集团,在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中,郑勇一路做到了公司总经理,对于运营、销售、管理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然而最终触发他创业热情的却是在新天域作为投后管理岗的经历,两年间,专注于研究物流领域的郑勇看到了未来更为诱人的机遇——亚马逊Kiva对仓储物流业的改造,与对比之下国内物流机器人市场的空白。加之创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相对成熟的创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同样向跃跃欲试的他伸出了橄榄枝,几番研究,郑勇下定了决心,那就去做!

“做这样一个决定对我来讲并不难”,郑勇对《视也》说。要放弃优渥安稳的生活的确需要挣扎,需要家人的沟通理解,但是对于当时的他而言,前十几年的时光就像一块块拼图,万事俱备,只欠他落下手中的最后一块残片而已。

最初的团队构建,郑勇花了很大精力,据他描述,创始团队4人中,其他三位是相识的好友,自己则是经朋友介绍与团队撮合到了一起,感情都是在做项目的沟通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这个2014年初就埋头进行研发的团队,直到2015年的6月才推出物流机器人的原型。被众人所知是由于2015年的“双11”前夕,天猫对外发布了Geek+物流机器人在仓库运行的视频,自此之后,Geek+在外界报道中被冠以“中国的Kiva”之名。

但在对外方面郑勇可以算得上是骄傲的“老实人”,骄傲是因为Geek+的高度可以做到仅为28公分——这将为机器人运行的稳定性和所占空间带来极大优势,而据了解,亚马逊Kiva的高度则为40公分。而“老实”则体现在涉及同业者的一些数据时,Geek+对外通常是以区间最低值进行报道的。对于他们而言,掌控自己的节奏最为重要。郑勇表示,以今年“双11”为例,主要任务是确保系统在现场稳定运行,并进行一部分订单处理,一旦证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明年则会在上万平的仓库进行部署。

郑勇的工位是开放式的,一抬头就能看见整个办公区的状况,十余步距离远就是物流机器人安装和调试的车间。棕深色木质的办公桌上除电脑和水杯之外只零星放着几件物品。尽管办公室并无太重的创始人痕迹,郑勇还是表示公司受他性格的影响可能会比较重——那就是实用主义至上。正如他给自己的定位一样,“作为基石,让团队和公司在我的经验之上走得更稳更远”。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脑出血主要病因
高烧之后手脚发热
中药消肿止痛的配方
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