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裂浇水、叶黄施肥。几千年来,农民种地凭的就是这样的经验和感觉。而记者昨日在金州新区的农业大棚看到,安装上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的大棚通装备,土壤的湿度、肥度信号完全通过现代化感知、传感系统... 地裂浇水、叶黄施肥。几千年来,农民种地凭的就是这样的经验和感觉。而记者昨日在金州新区的农业大棚看到,安装上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的“大棚通”装备,土壤的湿度、肥度信号完全通过现代化感知、传感系统来传递,更加准确及时,农民种地不再凭感觉。 走进位于金州新区华家街道新石村的花卉果蔬大棚,映入眼帘的是1片郁郁葱葱,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果香。按理说,这个季节,技术人员应当最忙,昼夜温差大、气候逐步干燥,他们需要随时监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情况,但是记者在这里却没有见到1位技术人员。公司总经理辛学锐神秘地说:“跟我到会议室就明白了。” 走进会议室,记者看到1个监视大屏幕和1排电子装备,辛学锐告知记者,大棚已安装了“大棚通”,监测仪、摄像头、土壤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装备都安装在大棚及土壤里,作物生长环境若产生变化,第1时间便会通过传感装备反应到监控平台上,湿度不够平台会显示需要浇水,温度不够便会显示该及时增温。“过去,看到土地裂缝了,才意想到要灌溉了;看到作物发黄了,才意想到该施肥了。而现在,‘大棚通’都可以在第1时间通知我,让我不再错过改良土壤环境的最好时机。”辛学锐说。 更加奇异的是,这个平台还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自行打开大棚的“风门”、灌溉阀门,及时为作物浇水增温。但自动毕竟需要先感知,有时感知到再作决定便有些迟了,比如说天气阴森将要下雨,应当提早关闭大棚“风门”,以免弱小的作物被雨水淋伤。辛学锐拿出手机,向显示为“大棚1”的号码发出内容为“11#12”的短信,然后拽上记者又回到了1号大棚。“奇迹”出现了,刚才还敞开的大棚“风门”正缓缓关闭。原来,“大棚通”就和人们使用的手机1样,也有1个通讯号码,接到管理员远程发送的操作指令短信后,即可以立即开始履行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展开信息惠农工程,金州新区已在华家农业示范区安装了60余套“大棚通”装备,随着技术的完善成熟,未来将在更多的农业生产领域推行,让农民真正实现科学种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