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自来水安全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于饮用水安全的关注。日前,北京卫生法学会卫生法制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暨“关注饮水卫生,共享健康生活”的活动举办,引导百姓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专家指出,保障日常健康饮水,除了从源头上把控饮用水的安全外,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也是不可或缺的。
新国标检测指标大扩充
今年的7月1日起,我国将强制实施新版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直以来,我国实施的是1985年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旧版指标相比,修订后的新标准,其中一项最大的变化就是检测指标从35项增加到了106项。
新国标首次明确提出生活饮用水的定义:供人日常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尤其是明确指出了生活用水也应符合标准。有资料表明,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所吸收的水中物质含量占到了水中物质总含量的60%左右,而通过饮用吸收的量只占了20%或30%,也就是说,如果长期接触不安全的水,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影响。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水室副主任张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道,新标准基本实现了与世卫组织、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水质标准的接轨。其中最大的变化实际上是毒理指标的扩充,1985年的时候,全部的毒理指标无机的是10项,新版标准则扩容到21项。
不过,张岚也指出,检测指标的多少并不是评价标准科学与否的唯一条件,只有符合目前国内饮用水的水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来增加检测指标,扩大检测范围,才是最科学、最安全的标准。
饮水过多过少都不好
“多喝水可以排毒靓肤,对健康有好处”,这是不少人抱着的饮水观念,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表示,饮水过多过少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指出,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并从事轻度身体活动的成年人每天最少饮水1200毫升。不过,马冠生指出,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不过我们每天获取水分并不仅仅是通过喝水,事实上,喝水、食物和机体内生水这三个途径都可以获得人体所需要的水分。
其中,喝水包括各种途径所获得的白水、茶水、饮料等,通过喝水可以获得很多水分。我国居民的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另外,我们常用的烹调方式与西方不同,多以蒸、炖、煮、炒为主,不仅保留了食物中大部分的水分,还往往在烹调时加入一定的水,因此,我们可以从食物中获得一定量的水分。机体内生水是指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分,也是机体获得水分的一个途径。 以上就是关于“饮用水新国标7月起实施 检测指标大扩充”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饮用水新国标7月起实施 检测指标大扩充”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