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线

首页 > > 科技网络

微信红利期已过身为内容创业者的你 未来要在哪里战斗?

发布时间:2017-02-18 05:55:54

  内容创业正在迎来1个"盛世"。

  最近几个月来,几近所有优良的内容创作者,都不断收到着各家平台的约请,而"企鹅号"、"UC号"、"网易号"、"百家号"等各家平台的"集结号",更是频繁吹响。

  面对愈来愈多元的渠道,优良的内容生产者,应当如何选择主战平台、如何获得平台扶持、扩大本身影响力,乃至实现商业变现呢?

  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内容生态的趋势变革。

  1、再颠覆:从时间线到用户标签

  2014年6月,北京大学的胡泳老师曾作过1段《媒体与时间》的演讲。其中最核心的观点是:社交媒体创造了人类媒体史上新的里程碑,时间线(Time Line)成了媒体内容的核心组织原则。

  在这个模式下,每一个用户的关注范围,决定了其获得信息内容的边界;而在这个边界内,新信息会不断对旧信息构成覆盖。

  所以,你每次打开微博和朋友圈,最早看到的信息,不是当天最重要的新闻,而是你关注明星的最新自拍,或是朋友刚转发的公众号文章。

  但在这段演讲以后的2年时间里,新的颠覆又已出现。

  新的趋势,以本日头条、每天快报、百家号等个性化内容平台的密集爆发为代表。与此前不同,信息不再根据时间来排定优先级,用户标签成了新的内容组织核心原则。

  用户每次的信息阅读,都会取得相应的标签(Tag),只要积累足够多的标签,并经过准确的交叉对照,平台可以准确地分析出用户的知识背景、性情、兴趣、关注领域,乃至更多的个人信息,并与新闻内容的关键词进行智能匹配,从而为用户推荐更多关心的内容。

  在这个模式下,用户获得的内容,不1定是最新的,也不1定是最重要的,而是他最感兴趣的。

  值得注意是,上1次变革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增加内容的供给;而这1次变革,则主要是减少内容的供给,或说,是对内容的优化和挑选。

  2、内容供给的3个时期

  以上两次内容组织方式的颠覆,将内容供给划分为了3个不同阶段:

  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出现之前,是内容供给的1.0时期。

  

  由于技术限制,这个时期的内容供给存在两个关键瓶颈:1是缺少互动,内容都是单向传播;2是传统媒体的供给需要固定周期,比如杂志多为月或周;报纸可以做到天,即便是电视与广播,也做不到所有内容的实时直播。

  所以,在内容的优先级判定上,只能以"对更多人关心"作为重要性的评判标准,最多再以"时政"、"经济"、"社会"、"体育"等简单的标签,进行2级分类。

  这个内容组织模式的优势,是条块清晰,内容系统,谎言与传播失真较少,媒体公信力强。缺点是内容供给千篇一律,没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也没法参与内容的生产与再传播,因此内容供给总量有限,难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社交媒体变革以后,我们进入了内容供给的2.0时期,也就是"自媒体时期"。

  

  用户不但是内容消费者,同样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每一个人的微博,朋友圈、公众号……都已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职能。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2016年5月发布的1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已有62%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社交媒体获得新闻,而企鹅智酷2015年的1项调查显示,超过47%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平台已成为其获得新闻的重要渠道。

  但也正由于所有用户都能生产内容,所以公信力遭到巨大挑战。大多数用户都其实不专业,信息的接受和传播都多由情绪推动,所之内容供给零散、低效而且主观,各种3人成虎的谎言盛行。

  所以,具有海量关注,能够延续产出优良内容,传递真实信息的大V和大号,逐步成为维系内容供给生态的关键节点。

  这也是优秀内容创业者遭到各方招揽的缘由所在。

  同时,内容供给的"信息大爆炸",催生了内容专业生产者——特别是传统媒体的分化:1部份生产者淘汰出局;1部份生产者专注于提高内容质量,提供更深度、更专业的内容;1部份生产者则试图进行更深入转型,比如将这些分散化的内容供给,以新的情势组织起来。

  

  信息内容供给的3.0时期,由此逐步开启。

  如果说,1.0时期是供销社和人民商场,按计划生产商品,然后统1销售;2.0时期是路边摊和大超市,甚么商品都有,用户不管好坏,自己就近购买;那3.0时期就是电子商务,用户需要的商品,都是生产商派快递直接送上门。

  而且,在甚么时候,给甚么用户,送甚么商品,系统自己就帮用户完成了选择。

  这正是同享经济式的内容供给。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内容平台,是这个时期的内容供给中枢,将内容生产者的供给,与用户的内容喜好和需求,实时、智能地匹配到1起。

  目前,本日头条、每天快报、1点资讯、百家号等多个平台,都在以个性化推荐的方式,争相展开布局。未来,哪一个平台具有更多用户数据与更优算法,就更有可能成为产业的主导者。但就当今而言,这个变革才刚刚开始。

  由于技术进展与数据积累都还远未成熟,即便这些目前实力最强的平台,也都仍在实行过渡方案,以确保内容推荐和用户体验的实际效果。

  比如,腾讯系的每天快报,就是以"算法推荐+人工运营"的混合方式进行内容推送;而百度则是在过渡阶段,将算法推荐的"百家号"与人工运营的"百度百家"进行切割,终究在内容供给层面实现互补。

  3、从去中心化到泛中心化

  1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同时期下,内容的供给结构变化。

  在1.0时期,内容的供给是高度集中的,专业机构垄断了几近所有的内容生产与传播资源。集中化的优势,推荐与分类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取得内容,同时也为内容的生产者带来可观的流量。但它的推荐与分类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这致使了内容供给的天花板,和流量分配的失衡。

  在2.0时期,情势开始分化,"去中心化"逐步成为"政治正确"的热门趋势--比如,很多人都认为,微信公众号的成功缘由之1,就在于对去中心化的坚持。

  但"去中心化"也并不是1切完善的理想国。去中心化让内容供给变得碎片化,用户不能不自己完成对内容真实性的甄别,对内容价值的判断,乃至对关联内容的组织。

  这个要求明显其实不现实。所以我们看到,虽然一样在努力整理,但微博能较好地实现对谎言的自净化,微商与谎言标题党却至今仍盛行朋友圈。

  而在3.0时期,我们也许能看到1种新的"泛中心化"生态。个性化推荐的内容组织方式,既保持了对内容质量的控制,也去掉了流量入口集中的弊端,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取得自己更关注的内容。

  4、寻觅新红利

  最后来谈谈,内容生产者未来的路径决定问题。

  首先,1个必须认清的现实是,不管1.0、2.0还是3.0,不管平台如何变适,内容创业都是1个典型的长尾生态。只有成为头部的内容供给者,才有可能超出生死线。

  但要挤进头部其实不容易,特别是微信的红利期已过。未来,应当如何求存?

  第1,是捉住趋势的变迁,针对不同时期的内容组织方式与结构特点,找准自己的内容生产方向,集中1点做好内容。比如,你的内容可以不1定再追逐热门,可以更加随性、多元、无关事非,更加兴趣化、知识化或故事化。

  第2,内容生产者未来将更加分化,要末专注于创作,提供更优秀的原创内容;要末做好运营,根据不同的用户标签,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挑选、编辑加工和SEO优化。而且,在3.0时期,SEO的重要性将愈来愈高。

  第3,最重要的1点,是对平台的选择,平台即红利。

  在1.0时期向2.0时期转型时,微博和微信的红利,前后成绩了大批内容生产者。而从2.0时期向3.0时期的变革进程中,红利又在何方,谁又将成为新的受益者?

  就目前来讲,几近所有的平台,在个性化推荐方面的实际成效,仍然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而且社交内容与新闻内容仍然还相对隔绝在不同的平台中。

  在我看来,未来真正将社交内容与新闻内容全面买通,并实现更人性化的智能推荐,还有着巨大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时具有两大内容领域优势的新浪系与腾讯系,都有着强大的潜力。

  其中,微博平台,此前就已开始在微博的时间线体系以外,加入智能推荐体系。

  而今年3月1号,腾讯更全力推出"企鹅号",通过每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微信新闻插件、手机QQ新闻插件、QQ公众号、手机腾讯网、QQ阅读器等平台渠道,对开放合作的内容提供1键分发,并在"开放全网流量、开放内容生产能力、开放用户连接、开放商业变现能力"的4个开放基础上,为内容合作者提供了全年2亿人民币的补贴。

  除此以外,率先引爆个性化推荐的本日头条、通过阅读器切入的UC平台、通过付费定阅提供头部变现新模式的分答、得到等等,也都值得高度关注。

  固然,就我个人的建议是,哪一个平台能给你更多支持,就把哪一个平台作为主战场。

  作者微信公众号:科技杂谈(keji_zatan)

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