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线

首页 > > 金融保险

苦口婆心不及一场霜冻 政策性农业保险背后的经济账

发布时间:2017-01-24 08:04:31

“寒露油菜,霜降麦。”再过几日就是霜降,10月19日,绵竹市9龙镇新龙村种粮大户李代贵盘算着播种新1轮小麦。除播种小麦,他还有1件事要做:为小麦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  苦口婆心不及一场霜冻 政策性农业保险背后的经济账  早在2009年,绵竹就开始试点种植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2011年即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但这类以自愿为条件的保险真正得到众多农户的认可,还是这1两年间的事情。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在绵竹走过了怎样的推行历程?

  村民算账:

  “赔偿不多,但最少能捡回本儿”

  今年1月下旬,绵竹遭受“霸王级”低温寒潮霜冻天气影响,小麦受灾严重。不久,全市11993户农户收到总计212.4833万元理赔款。“这是2007年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绵竹支付理赔款金额最大、范围最广的1次。”绵竹市农业局农技推行中心副主任付明全说。

  由于栽种晚、出苗晚,李代贵家的小麦躲过了霜冻,却在5月的1场风灾中倒伏了很多。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他受灾的30亩小麦,从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取得了总计6300元的保险理赔款。

  这笔理赔款是如何算出来的?李代贵说,每亩小麦保额为300元,“保险公司依照灌浆期的70%标准进行理赔,1亩210元。”

  钱不多。李代贵说,从种子到肥料,再加上人工支出,每亩小麦的本钱就要200至300元,委曲打平。而按收益算就差得更远,“守旧估算亩产800斤,每亩收益就可以有千儿8百元。”这也是他2014年回乡流转150亩田地进行小麦、水稻轮作时,没把政策性农业保险放在心上的缘由。

  但2015年,1场干旱致使80亩水稻没法抽穗,最后亩产不到400斤,损失了4万多元钱,让李代贵后悔不已。去年他下决心买了保险。“赔偿虽然不多,但最少还能把本儿拣回来。”

  政策理解:

  “保障投入,让农户有本钱再生产”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酿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本钱保险。

  人保财险绵竹支公司承当了绵竹土门、广济等15个乡镇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农险部主任杨红娟认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同于1般商业保险,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具有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特点,“政策性的惠农措施,斟酌更多的是农户的物化本钱,而非预期收益。”

  根据相干政策,目前玉米、水稻的保费为18元/亩,小麦、油菜的保费为10.2元/亩。其中,中央、省、市承当75%,农户自行承当25%,“实际上农户需要支付的,每亩只有几块钱。”付明全也认同杨红娟的观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初衷是为了让农民的基本投入得到保障,让农户有本钱进行再生产。

  据介绍,目前,绵竹根据地方实际还推出了大蒜、猕猴桃的特点农业保险,农户自缴比例为30%,政府承当比例为70%。
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