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家外资寿险奋斗10年份额仅5.6% 为何输了市场
发布时间:2017-01-12 17:45:34
最近几年来,本土寿险产品创新不断,本土寿险公司保费更是突飞猛进,而外资寿险常因股东理念的不同,经营被拖累,杰出的典型通常股东地位明确
《投资者报》记者 潘亦纯 在策马奔腾的保险市场上,外资险企明显是滞后的1方。
据保监会新公布的数据,前3季度28家外资寿险总范围保费为1613亿元,仅占寿险总范围保费的5.6%,远低于2005年8.9%的市场份额峰值。范围保费收入最高的为恒大人寿,达351亿元,这个体量在中资险企中委曲挤入前20名。
保费的不给力,直接反应到盈利能力的不足。在表露的偿付能力报告中显示,最少有13家外资寿险今年3季度面临着亏损的局面。去年,中资寿险因投资收益赚得手软,而外资寿险也有10家亏损,约占外资寿险总数的4成,亏损总额近7亿元。
28家外资寿险奋斗10年体量还不如1家排名前10位的中资寿险。为何?水土不服?开设的网点偏少?股东管理意见不合?
网点少市场开辟不利
目前被保监会归为外资险企属性的寿险公司总共有28家。自1992年友邦保险进入中国以来,外资险企在中国市场奋战已长达20余年时间。《投资者报》记者通过统计外资险企成立年份发现,大多外资险企成立于2005年之前,成立于2005年以后的险企唯一8家左右。由此看来,超过7成的险企在中国市场已深耕10年。
1位不愿具名的保险从业人员告知《投资者报》记者,从实际营销上来看,客户都更愿意购买大公司、知名公司的保险产品,认为更有保障。外资险企虽然存在20余年,但在知名度、品牌度上仍未打响。另外,外资险企保险产品费用较高也是1个缘由。
为什么会造成品牌认知度不强的情况?也许分支机构铺设较少是1个重要缘由。记者通过各险企官网上查阅的数据了解到,目前外资险企设立的分支机构数量1般在10家左右,信诚人寿目前有15家分支机构,而老牌外资险企友邦保险目前也唯一7家分支机构,1般成立5年左右的中资险企都有20家以上的分支机构,由此可看出双方差异所在。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郝演苏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全部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体量都比较小,不但是保险,还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小致使分支机构开设较少,至于为什么业务范围小,缘由是多方面的,政策、两国关系、本国类似企业在它国的发展状态等都可以成为缘由。
外资险企网点开设少,在消费者备受重视的售后服务上就有所限制,例如理赔等,必须要到营业网点进行后续服务,这时候候网点开设较少的劣势就体现出来了。
一样的情况还体现在外资险企的销售渠道上,由于范围较小,外资险企难以较好利用例如银保、团险等效力较高的销售渠道。中美联泰去年年报显示,以电话销售与公司直销为主要营销渠道,而银保、个险及团险反而被排到了后面。
业务新突破意在互联网保险
另外,在产品设置上,早年的外资险企给人1种“高冷”的感觉,保额高,但费用也不菲,中国消费者在保险消费上的意识明显还没有那末开放,所以价格敏感型用户更愿意选择1些保费看起来更优惠的保险产品。
不过最近几年来,外资险企在产品方面也已开始设计得“接地气”,例如1些重疾险,在价格和保额方面已与中资险企无异,乃至比大型险企的产品年缴保费还要低1些。
不管是网点的设置还是销售渠道、保险产品的计划,外资险企仿佛都不太占有优势。外资险企到底突破点在哪里呢?早在前两年,业内就有观点认为,互联网新技术的利用能够补足外资险企网点较少的短板。但据中保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互联网保费跃居前10的外资险企唯一弘康人寿、工银安盛两家,最少有13家外资险企的互联网保费收入不足1000万元,固然与公司整体体量较小有关,但也没法粉饰外资险企在互联网领域表现1般的现状。今年上半年,中英人寿、弘康人寿同比增速跃居前10,说明1些外资险企也已开始在互联网领域有所布局。
经营理念有分歧
合资保险迟迟发展不利,与外资险企股东经营理念差异太大有关。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国外的公司更重视业务能否盈利,而国内更希望把业务范围做大,利润次要于范围。双方对盈利的心理预期不同致使股东之间产生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股东稳定的外资险企,1般发展状态也比较好。例如信诚人寿、中英人寿等,自成立以来这些公司的股东及股东持股分额就没有产生过变化,去年信诚人寿净利润为3.8亿元,同比增长19%,中英人寿2015年净利润达3.4亿元,同比增长42%。
值得1提的是,作为国内唯逐一家独资外资险企,友邦保险并没有中资股东加入,依照外资险企重视效益的经营模式,友邦保险1直发展稳健,今年前3季度范围保费达124亿元,同比增长28%。去年盈利更是高达31亿元,同比增长超1倍。友邦保险方面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友邦更重视对细分市场的发掘,能够使得各类人群取得更精细的服务与保障。由此看来,外资险企对中国市场并不是没有适应力及吸引力,股东理念不同才是经营不善的因素。
1般来讲,中外资持股比例相近的险企更容易产生纠纷,由于话语权相当,“谁说了都不算”,具体决策及工作也没法推动,对公司经营建成影响。
实际上,由于经营问题,外资险企股东不断更迭的状态其实不少见,近期新光海航股东易主尘埃落定,新光海航原中方股东海航团体退出,新的控股方柏霖资产加入,持股51%,台资股东新光人寿仍持有25%的股权。另外,中法人寿、同方全球人寿、中荷人寿等几近1半的外资险企都经历过股权变动的震荡。
未来,外资险企市场还需要进1步磨合,管理经营上能否调和也许才是需要斟酌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