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最近10年来日趋遭到各方面重视。从官方到学术界到企业界和民间,人们都愈来愈关注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增进作用,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就此,中山东大学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与台湾大学哲学博士,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长林安梧进行学术对话,原文刊载于《贵州社会科学》,现将精彩内容摘编以下,以飨读者:
中国传统文化值得认真辨析和应用
李宗桂:我们今天要建设中华文化,要发展经济社会,要提升国民素质,究竟该怎样来解决?有很多路径,其中1个重要路径,是利用我们的传统资源。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当可以而且能够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资源。我们中华文化建设的1个取向,应当是站在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的高度,批评性地清算传统,而不是简单地否定传统,要在1定意义上回归传统,去发掘传统、转化传统、提升传统,乃至创造新的传统。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哪些方面是有价值的,我们称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够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有所帮助的,值得认真辨析和应用。固然,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今社会的价值其实不单纯表现在物资层面和制度层面,而主要是表现在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人的素质的提升,人的心理的安顿、精神家园的构建,和社会人文环境的营建等。
我们今天要解决现代化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公序良俗的构成、公民素质的提高,等等,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价值资源,这是有公道性的,是在主流社会获得了共鸣的。问题在于,究竟甚么是优秀传统文化?它的标准也就是价值尺度是甚么?历史上的儒家、道家、法家、佛家、名家、阴阳家,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经学玄学理学,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思想家,他们的哪些方面是公道的,为何公道,在实际上有很大的争议。
林安梧:我固然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概在210年前我就谈到过这个问题,认为没必要再问“传统文化如何开出现代化”这1问题,而应转为“如何开发文化传统”以参与到现代化的进程中。老1辈学者问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妨害现代化、是不是能开出现代化,我觉得这个议题已是1个假议题了,由于这是关连着完全的反传统主义因之而构成的另外一个对峙面,就此对峙面而酿成的。
现代化是复数不再是单数,现在大家想到现代化是多元的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方式都不太1样。现代化应当是这样1种方式,能够令人的生命财产自由安全更遭到保障,能够令人更加理性和开明的沟通。至因而不是1定要西方化,不是。之前我们很容易把西方化、现代化连到1块,现在已渐渐到了1个新的时期,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谈中国传统文化跟现代化的关系,或谈全部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的发展,我觉得格外成心义。
李宗桂:我很赞同这个看法。我们今天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时候,不能停留于过去的问题,即“中国文化能否开出现代化”、中国文化和现代化是否是相适应。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其实不是1种简单的阻碍作用,固然也不是简单的顺向的作用。具体来讲,我们今天不是讨论其能否开出现代化,而是说它和现代化怎样相融会、现代社会怎样去善用传统资源,由于我们现在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这个题目本身就已逻辑地表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和现代化相通的理念。正如讨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文精神”,首先是要承认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本身有人文精神,先承认事实,再进行评价。所以,思路是要调剂1下。
林安梧:经过这样的转化,这个问题就“开”了。所以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标准应当怎样划定。刚刚谈到“人文”,我想中国近现代遭到西方的冲击,所以1看到“人文”就想到西方近代主义的humanity、humanism,如笛卡尔(R.Descartes)所说“我思故我在”(Cogito ego sum),从思惟主体的确立而展开我对世界启蒙的Enlightenment,1种知性的亮光;或如弗兰西斯·培根(Francies Beacon)所说,“知识就是气力”(knowledge is power),是这样1种想法下的humanism。
中国古代所说的“人文”可关联《易经》所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我们的“人文”跟“天文”是连在1块的,我们有天、地、人的“3才”传统。就此而言,humanism的意义就不1样了。我们之前有些语汇可能在西方的欧美中心主义底下变得窄化,现在有机会把它重新打开来。所以我们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谈到“人文”,就想到天、地、人“3才”的传统,在中国哲学的做法上就会重新理解。
至于有无人文,应放在天、地、人“3才”的层面去说。荀子讲“礼有3本”,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其实这就是“天地君亲师”的传统。这个传统我认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1个根本,只是“君”这个词会让人联想到帝皇独裁、封建独裁。其实如荀子所说,“君者能群者也”,“君”的意思就是1个社群、1个community里头的领导阶层,所以未必要把“君”理解得那末狭隘。有人建议把“君”转化为“圣”或“国”,那就是“天地‘圣’亲师”或“天地‘国’亲师”也能够。总的来说就是,让中国文化回到天地、自然生命的源头,回到血缘生命的源头,回到圣贤教养的源头,这个是我们全部中国民族生命的源头。我觉得我们如果能够照顾到自然生命,照顾到血缘人伦,照顾到圣贤教养文化,那全部中华民族应当不只是在本民族会有1个比较好的发展,对全人类的文明应当也会起到1个比较良性的交谈。
李宗桂:安梧教授讲到这个问题,使人感慨。我觉得我们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当从历史条件动身,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曾起了积极的、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比如能够增进公序良俗的构成、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能够提升民族的精神底气之类的思想气力或精神价值,就是优秀的、公道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今天的观点去把古人现代化,去否定它,如果这样的话全部历史就会1片黝黑。
古代强调社会的调和、公道,要求人要守规矩、要遵照人的职分的思想,还是有很强的公道性。我们今天社会的很多问题,我觉得有很多缘由,其中1个就是太没有规矩意识,没有身份意识,总是片面地去宣传“不想当将军的兵士不是好兵士”,把拿破仑的话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固然,54时期是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时期,对以守成主义为职志和标识的传统文化进行富有时期精神的批评,有很强的公道性,反应了时期的进步。但当社会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需要稳定、安定的时候,就要在新的时期条件下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