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国家的可延续健康发展,不但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气力。这是由于文化带来的认同感,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应当和中国经济的突起同步。由于,若文化传播能力不能跟进,那末,世界对突起中的中国便很难实现了解和信任。所以,为了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声音,无数文化工作者、对外传播工作者通宵达旦、殚精竭虑。
2016年,当华丽的中国文化画卷在其他国家的银幕、荧屏上绽放异彩,当各种国际影视节展的大银幕上投影映出具有质感的中国自然与社会风采,当来自不同国家的粉丝用各种语言在中国古装剧、都市剧的视频下留言点赞……我们知道,这1年,文化工作者在开放的国际交换合作环境当中,又走出了坚定的1步,让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观众见识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光华。
浪漫中国的情感与道义
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1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也是在很长1段时间里具有较大对外传播优势的种类。远有《西游记》《3国演义》等4大名著改编电视剧,在东亚、东南亚国家中引发的观看热潮经久不衰,近有《步步惊心》《花千骨》《甄嬛传》等古装剧的各种细分类型走出国门,在海外掀起1股追剧热潮,从中法文化年、中欧文化对话年、中俄国家年等国际交换活动中各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演出使人印象深入,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环节中以4大发明为重要表现内容赢得众人的掌声,各种文化作品中的传统元素如银河般灿烂,向世界传递着忠义、友善、和谐等价值观念。
2016年,以传统中国文化元素为载体的文化作品,一样保持了在海外传播进程中的优势。继《甄嬛传》以后,《芈月传》以较高的发行价格行销北美;《武神赵子龙》《青云志》等也在国际互联网传播平台上被海外粉丝定阅;中外合拍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在法国Arte电视台播出,向西方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力和自信;G20杭州峰会期间,文艺演出中竹苞松茂的《高山流水》《美丽的爱情传说》,更是承当了向国际政治精英传播中国文化的重担。
由于信息片面且未及时更新,很长时间以来,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存有1种迂腐、呆板的呆板印象。而最近几年来成功“走出去”的这些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在转达厚重、深沉的中国气质同时,不失清新浪漫的风格,使人们线人1新。这些作品中的衣饰、景物、风情,包括以此为展现内容制作和传播的剧照、海报、宣扬册,1定程度上彰明显中国传统艺术空灵婉约、英俊飘逸的审美风格,体现了东方的浪漫气质。而在华丽的视觉外衣以外,这些作品还在故事情节中体现中国人所独有的对大义的重视、对超出生死的情感的推重,实现着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参与。
转型中国的思考与选择
21世纪伊始,当中国在经济领域以更加积极的身影活跃于世界舞台上时,有关政府部门启动了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为世界各国观众了解真实的中国贡献气力。1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新闻媒体,让其了解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量种题材类型的影视作品,展现当代中国的精神气质、生活图景。在这样的传播诉求下,当代题材作品愈来愈吃香,《媳妇的美好时期》《超级工程》等1批体现现代中国都市生活、建设成绩的作品,渐渐在对外传播中崭露头角。
2016年中国当代题材的文化作品在对外文化交换中亮点频出。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故事片《清水里的刀子》,在多个国家放映,收获专业奖项与观众口碑。而以《亲爱的翻译官》《如果蜗牛有爱情》等为代表的都市剧,融职场生活与情感纠葛于1体,在海外青年观众中引发1阵网络热议。
这些当代题材的文化作品,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所思所想进行集中体现。其中,有的作品展现了转型中国的普通人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选择。现代性给当代中国人带来的问题,也是现代性给全人类带来的共同问题,这使得作品具有了逾越民族差异、走向世界市场、震动人类心灵的内在文化内涵。也有的作品展现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和居于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地区的国际受众之间也有着极大的通约性。因而,当代中国就通过这些文化作品,与时下的国际受众进行着对话、互动。
现代中国的突起与风范
20世纪末21世纪初,来自海外的购片方在谈到中国当代题材的文化作品时,曾这样措辞:“拍摄手法上与韩剧、日剧、美剧相比,显得还是弱了些,取景、色采、衣饰搭配等视觉冲击力尤显不如。”可见,现代感的匮乏,成为中国文化作品1段时间内不被海外市场看好的重要障碍。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广告市场的发展、民众消费能力的提高,文化产业随之得到了较为充裕的资金。大量资本涌入,又吸引了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作人员参与到中国为主导的文化创作中,使中国文化产业的生产技术在交换学习进程中得到有效改进与提升。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德宏曾谈道,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进步、城市飞速发展、国际合作频繁,大环境为演员、导演、编剧等主创赋予的现代气质,使他们逐步具有了可以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生产者相媲美的能力和表现。
2016年,不管是传统题材,还是当代题材,成功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诉求的这些作品在制作技术、镜头语言、殊效包装等方面,还转达出1个重要的信息——中国文化已具有了现代感与大国气质。比如,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环节,将诗情画意融入了声光电的魔术手中;国产古装剧的拍摄在后期制作时加入各种殊效,给观众带来视听震动;时装剧里不管是美术、布景、运镜,还是服装、化装、道具,都时尚新颖,使中国的现代气味得以有效转达。这些附着于内容外围的技术手段,让观众切身感遭到大国突起的风范。
回顾2016年中国文化走出去中这些突出的亮点,很多是通过中外合作途径实现的。像《我们诞生在中国》《长城》这样的多国合拍电影“借水行船”,用外国的资本、技术和班底显现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在国际主流市场传播。还有展现近代华人在美国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纪录片《金山》,一样得益于中外合作,以真实的影象气力,向西方国祖传递真实的中国形象。虽然这些合作还未构成成熟的经验、稳固的模式,虽然我们的成功更多地集中在个案而未构成范围,但我们在交换互动中将文化延伸到世界更广阔的国家和地区,不失为1种有益尝试。不过不管方法如何创新,情势怎样突破,中国文化行走国际时仍需坚守文化自觉、保持文化自信。惟有如此,才能使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更加有力、有效,从而实现文化自强。
(张梓轩,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