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用药的三个趋势 严加监管已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7-03-06 03:58:21
医药网8月17日讯 虽然“辅助用药目录”都是各省或试点地区目录,但国家层面出台的控费指引表明,对辅助用药的监控必将全国化。2016年6月20日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关于尽快肯定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通知》可谓1个关键的控费指引,要求从严管控辅助用药,并列出相干措施。其中还提到2017年底的目标——全国医疗费用增长幅度降到10%以下。 辅助用药被妖魔化为“神药”,其适用症广、用量高、销售额排名前列,已然成为药品控费政策中重点监控的药物。事实上,在业界对辅助用药的界定尚有争议的时候,医疗机构已开始对辅助用药的监控出台各项管理措施。未来,“辅助用药目录”或成为所谓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医保告急:辅助用药严管势在必行 医保基金赤字危机已燃眉之急。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1,193亿元,支出9,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14.5%。相对2014年支出增长率19.6%和收入增长率17.4%,2015年支出增长率终究低于收入增长率。 此前有数据指出,2014年我国已有185个兼顾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资金出现收不抵支。108届5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延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剂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的政策,更是意味着医疗费用大幅增加、医保筹资增速放缓及人口老龄化这3重因素叠加作用之下,医保基金快要扛不住了。 医疗保险基金告急的压力,推动卫计委通过引导医生临床公道用药来减少医生处方临床疗效不明确药物的行动;医保主管部门则从控费的角度,在保证病人必须用药的基础上,对价格较高、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严格监控,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力。“辅助用药”在临床使用量大,销售额占比较高,疗效不明确,必定会是医保控费的重点监控目标。 由于基药和医保目录中都含括了辅助用药,人社部必定会从严格管控医生是不是依照说明书处方,有没有根据医保药品中对辅助用药限制来使用辅助用药,正告医生不得随便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延长疗程、增加剂量等。医师用药超越医保人均费用标准,医保中心拒付,医师过度开药的行动就会被限制。 2016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要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列出具体清单,对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不公道使用情况实行重点监控,期望能初步遏制医疗费用不公道增长的势头。 分类之争:用药由医疗机构和医生掌握 辅助用药的其中1个争辩点是,药品在不同疾病不同使用条件下,其作用和意义是不1样的,有些产品在某些科室或疾病医治中是辅助的,而在另外一些疾病医治多是临床需求型医治性用药。 辅助用药目录中的有些药品是有临床需求的医治性用药。比方根据2007年原卫生部发布的《麻醉药品临床利用指点原则》所提及的麻醉辅助用药中,有部份药物就有明确的临床医治需求:非甾体类消炎药对骨转移、软组织浸润、关节筋膜炎及术后痛有明显的辅助医治作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神经压迫、内脏膨胀痛、颅内压增高等均有较好的减缓作用;3环类抗抑郁药是医治神经痛、改良抑郁和失眠的较理想的药物;对骨转移引发的疼痛,除放射医治和前述医治外,降钙素是最近几年来使用较有效的药物。 另外,辅助用药和安慰剂的区分点也是争辩的要点。服用安慰剂,对那些渴求医治、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患者,能在心理上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从而改良人的生理状态,这类反应被称为安慰剂效应。任何药物都可产生安慰剂效应。辅助用药1般被认为不对因也不对症医治,医治疗效不明确,安慰剂通常也是安全无效,那末辅助用药是不是就是安慰剂? 另外,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是不是属于辅助用药亦引发广泛争辩。西医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依照西医理论利用多是辅助用药,但是依照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使用中药注射剂就是医治性产品。 再如,化学药中大名鼎鼎的“神药”阿司匹林。1898年其上市时是医治疼痛、发热和炎症,通经常使用于减缓头痛、肌心痛、牙痛、感冒及关节肿胀等。1979年美国FDA准予其作为预防脑血栓再发药物,1985年适应症扩大到预防心肌梗塞再发。其后,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阿司匹林又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消息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构成,也可用于医治不稳定型心绞痛。2014年,英国科学家对所有可用的证据进行评估分析后得出结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能减少得或死于胃癌、肠癌等的概率。 上市近90年的2甲双胍的情况与阿司匹林类似。2甲双胍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医治和常规医治多囊卵巢综合症。尔后有研究发现,2甲双胍能延缓衰老,其在下降糖尿病患者肿瘤风险方面的作用也得到证实,并能改良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状,预防并医治常见的致盲疾病葡萄膜炎,下降帕金森病得病率等,乃至可扩充适应症到呼吸系统疾病用于肺结核辅助医治。预计2甲双胍未来在临床利用方面有更多的用处。 但是,“神药”如阿司匹林的临床使用方案亦存在争辩。如是不是利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脏病或中风的首次发作?FDA推荐患者逐日服用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高危人群心脏病及中风的发作,对心脏病和中风高危人群,已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阿司匹林的有效性。但是,2015年的1项研究表明,10分之1的美国患者其实不合适接受逐日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或中风的首次发作。健康人逐日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弊大于益”:阿司匹林可下降18%重大血汗管事件产生风险,却增加了54%颅内出血风险。 对阿司匹林这类具有大量临床数据的药物医学界尚有争辩,那末对临床数据尚不明确的药物而言,根据其尚不明确的医治作用肯定其是辅助用药还是医治性药物,历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综上所述,基于辅助用药本身难以清楚界定,因此用药的终究使用权还是掌握在医疗机构和处方医生手中,通过临床需求肯定药物的使用地位。 监管方式:大数据助力用药情况监测 目前医疗机构监管辅助用药通常有3步: 第1步是对重点药品进行重点监控。药学部根据药品使用情况,广泛调阅统计医嘱,咨询临床专家意见后,挑选出符合监控条件且在医嘱中使用量靠前的辅助用药,报药事委员会讨论通过后肯定为重点辅助用药进行重点监控。 第2步是对目标人员进行全面监督。对使用重点监控辅助用药的情况进行监督,把辅助用药的使用量、使用频率、金额作为主要监控内容。对监控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由纪检监察处每个月张榜公示。 第3步是对监管行动进行精细考量。对辅助用药的“占药品总金额的百分比”和“金额”等指标进行排名,准确掌控每种辅助用药的具体使用情况, 有针对性地展开治理工作。 2016年6月《关于尽快肯定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通知》虽然没有提到对辅助用药的限制措施,但要求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根据费用指标监测结果,对本地区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情况进行排序,每一年定期公示排序结果,加强信息公然和社会监督。预计该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监测辅助用药的使用情况。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付费管理也是目前卫计委和人社部门推行的管理方式,通过针对某1疾病建立1套标准化医治模式与医治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点来增进医治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终究起到规范医疗行动、规范辅助用药公道使用、下降本钱、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 国家最近几年来建立了各种数据库,用于追踪分析某些用药金额特别大的产品和医保药物的使用状态,这意味着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应用来评价某些药品的效果其实不是遥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