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成医改第一要务 互联网+医疗成重要途径
发布时间:2017-02-03 01:17:49
医药网9月12日讯 大医院处于“战时状态”,医务人员长时间保持高负荷的劳动状态,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记者了解到,为改变这1格局,分级诊疗已被确立为本轮医改第1要务和重中之重。卫计委近日密集推介多地分级诊疗经验,各地在限制大医院过度扩大、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推出1系列措施,并将进1步推行。 经验 卫计委密集推行分级诊疗典型 卫计委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多地医改经验。发布会内容显示,分级诊疗已成为本轮医改第1要务和重中之重,并在实践探索中出现1批典型和亮点。 “互联网+医疗”是目前医药行业的热门辞汇,4川省借助互联网发力,推出“搭建1个平台,成立两个中心,构建3项制度”的方案,远程诊疗、慢病管理,都成为互联网结合分级诊疗方面的切入点。 据4川省卫计委负责人介绍,“1个平台”就是在全国率先建成“健康4川”便民服务云平台,接入350家医院,导入7000万份健康档案、4000万份新农合档案,每个月提供90余万个号源。“两个中心”就是设立了4川省互联网医疗管理指点中心、4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两家省级互联网医疗中心。“3项制度”就是建立了备案制度、CA认证制度和患者实名预约及救治记录保存制度。去年9月以来,全省网上预约挂号495.3万人次,线上支付179.6万人次,检查检验结果查询334.7万人次,远程会诊、影象和心电诊断82.7万人次,慢性病管理服务13.2万人次。 如果说互联网可以把1个市、省的医疗需求整合到1个平台,那末医联体对医院来说就是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方式。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牟中县成为这方面的典型。 延安市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总医院,吸纳市县公立医院为分院,组建了延安医疗团体。与2014年相比,2015年总医院的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和手术例数分别下降了12.9%、6.52%和10.3%。2016年第1季度,门诊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8%。 牟中县的3家县级公立医院分别和13故乡级医疗机构建立对口帮扶、协同发展合作关系,共建协作病区,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的转诊服务。乡级医疗机构向县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病人近1.3万余例,县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3150例。 另外,今年3季度,卫计委曾在多地调研,选择了福建省厦门市、江苏省淮安市等1批分级诊疗试点典型。 核心 分级诊疗已被确立为“第1要务” 分级诊疗1般是指依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医治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当不同疾病的医治。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模式,让1部份常见疾病、慢性病的诊疗分流在基层医院,从而提高优良稀缺医疗资源的配置效力。 据了解,分级诊疗目前已在事实上被肯定为本轮医改的第1要务和重中之重。根据近日举行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肯定的医改工作思路,医改要建成5个制度,排在第1的是分级诊疗制度,第2是现代医药管理制度,第3是全民医保制度,第4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第5是综合监管制度。 2017年将成为分级诊疗推动的关键时间节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点意见》,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构成,优良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体现在核心的任务量要求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渐健全,布局公道、范围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力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渐构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记者了解到,长时间以来,我国许多大医院快速扩大,对医疗资源的虹吸效应日益明显。如何强化基层,同时做到消减过度膨胀的大医院体量,引导优良医疗人材和患者向基层的双回归,仍有很多困难待解。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方鹏骞编撰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专题》,新医改以来,虽然基层诊疗人次1直占多数,但大医院的上升速度却更快。2014年,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比例从59.1%降落到57.4%,而大医院从37.5%上升到39.1%。住院服务方面,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差距仍在扩大。到2014年,大医院的住院量近4倍于基层医疗机构。 下沉 “强基层”方案成共鸣 有医改专家认为,分级诊疗制度在推动进程中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相对薄弱,患者不够信任,影响了分级诊疗的实行。 “基层能力不强还是1大短板,下1步将更大力度地补短板。”江苏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表示,在进1步加强基层机构建设的同时,下1步将深化完善基层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充分调动基层机构和人员积极性。在分级诊疗制度上,将全面推行市区1体化、县乡村1体化改革,尽快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医联体,并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到达“强基层”的目的,基层必须有患者认可的医生。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表示,今年将着力医联体的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两个方面,落实分级诊疗。1是医联体的建设,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良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2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就是要把健康责任实行连续性的、责任式的管理,这类服务模式必须建立。”他说。 在这1领域,互联网医疗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出台相干政策,支持互联网医院链接基层医疗结构,鼓励民营气力进入基层医疗领域。同时,将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费纳入医保,实现在线医保支付,为互联网医院普及提供有益条件。 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大医院门诊当中有百分之6710其实不需要到大医院来看,有1部份人通过互联网问诊或咨询就能够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减少1部份盲目到3甲医院看病的患者。另外,到3甲医院复诊的人次超过60%,通过互联网又可以截留相当1部份。这不单单是帮老百姓节省了本钱,也帮医生节省了大量的本钱,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为需要他们的患者服务。 另外,依照目前医改思路,公立医院范围的过度扩大将遭到严格控制,让公立医院回归本位,就是要做好疑问杂症的诊断和医治,同时要承当医疗中心和人材培训中心的功能。 同时,加快医疗服务价格调剂,基于药品加成取消后的“腾笼换鸟”为医疗服务价格调剂腾出空间,尽力以收益补足大医院的“分流”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