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仿制药生死关:药品一致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7-01-23 12:16:36
医药网10月18日讯 中国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部份仿造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已吹响药品自救之战的号角,全面展开仿造药1致性评价,以缩小这1差距。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展开仿造药质量和疗效1致性评价的意见》(下称《意见》)3月正式对外公布,要求制药企业对仿造药与原研药在质量和疗效上的1致性进行评估,全部医药行业的大洗牌行将到来。“半年多时间过去,很多企业还没有启动这个工作。”1位药品行业的专家说。 仿造药与原研药的距离 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文件指出,能够取得FDA批准的仿造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和被仿造产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份,其中非活性成份可以不同;和被仿造产品的适应症、剂型、规格、给药途径1致;生物等效;质量符合相同的要求;生产的GMP标准和被仿造产品一样严格。 “原研药只需1片的量,在中国却吃5片,想改变这个情况,提高中国仿造药的药效,只有通过药品1致性评价,而且这在国际上是通用的方法,也是必走之路。历史上,政府给仿造药开了口子,在没有做药品1致性评价实验的情况下就上路了,迄今不能再躲避这个问题。中国药品的质量和药效必须进1步提高。”1位参与《国家药品安全“1025”计划》起草的专家表示。 在缺医少药、制药行业基本空白的情况下,仿造药的出现,曾挽救了很多国人的性命。目前我国有药品批准文号18.7万个,其中16.8万个药号是2007年之前审批的。而在已批准的7000种、12.1万个化学药品中,绝大多数是仿造药。 “与原研药相比,仿造药价格低廉,遭到消费者欢迎。但是,中国的药品审批仅进行‘质量标准’控制,未进行生物等效性验证。也就是说,大部份仿造药仅是化学成份相同,临床有效性是不是同等不能保证,造成大量‘合格的无效药’占据仿造药主体。国际上对产自我国的仿造药基本不认可。”1位药品行业专家表示。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查员范必在其《中国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提到,大量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仿造药、中成药乃至假劣药品,通过地方保护、商业贿赂、虚假广告等不正当手段进入正规渠道,包括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报销目录。部份产品为了中标,价格降到本钱之下,药品质量缺少保障。而疗效确切、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药品,如不适应医药行业的“潜规则”,很难推行利用。因此出现了“劣药驱逐良药”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医疗支出。 中国当前这类只有质量保障、没有药效保障的药,成了仿造药与原研药之间的鸿沟。 历史的补课 没有经过药效评价的中国仿造药们,必须要经过药品1致性评价这1生死之关。 《意见》要求,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行前批准上市的仿造药,凡未依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1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展开1致性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造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1致性评价,其中需展开临床有效性实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1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国家食药监总局1位官员表示:“对已批准上市的仿造药进行1致性评价,这是补历史的课。美国、日本等国家也都经历了一样的进程。” “中国政府给予了药品最低的入门门坎,在它们经营药品很多年以后,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斟酌去做药品1致性评价,承当起企业责任。1个90%以上都是没有经过1致性评价的仿造药大国,有何理由不进行这项工作?前期钱也让你们赚了,现在说做实验没钱,能说得过去吗?”1位参与《仿造药1致性评价》文件制定的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