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每年消失几十种 换“马甲”变新药价格攀升
发布时间:2017-01-23 11:16:36
医药网10月19日讯 便宜药,又被称作基本药物,是指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合、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取得的药品,主要特点是安全、必须、有效、价廉。 近10几年来,便宜但有效并且难以被替换的便宜药正在逐步从市场上消失。1药难求的情况下,黄牛做起了倒卖生意。近日有媒体报导,1盒医治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正常零售价只要7.8元,但在很多家医院却难觅踪迹,而“黑市”上的售价竟超过了4000元,即便是这样的“天价”,由于药品本身的稀缺性,也依然不容易买到。 其实,便宜药出现“药荒”已不是新鲜话题。早在5年前,我国就出现过“救心药”鱼精蛋白缺货现象。而在今年的4月,成都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入住医院等待手术的进程中。医生却告知她,由于缺少名为鱼精蛋白的药,手术没法进行。可想而知,在这类情况下,“等药救心”的患者是何等焦灼。 便宜药每一年消失几10种 今年年初,山东济南市民张女士的孩子因链球菌感染,需要定期注射1种名为“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的1种长效青霉素,但济南的多家大医院都没货。而在全国多地,这款便宜药也频频告急。 据了解,长效青霉素是1种粉状制剂,也是目前公认的预防链球菌感染、减少风湿热复发及风湿性心瓣膜病等殊效药。专家介绍,“长效青霉素”注射液是1种经常使用、便宜、临床上不可缺少的长效药,我国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使用。由于价格低廉,疗效明显,深受患者青睐。但是,长效青霉素、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他巴唑、放线菌素D等这些疾病或手术中经常使用便宜药正逐渐断供、消失,致使1些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乃至面临用药危机。 最近几年来,便宜救命药临床短缺并不是个例。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擅长明德曾表示,便宜药品正在以每一年几10种的速度消失。 2011年,1项对全国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1般有500多种,而医院便宜药缺口已高达342种。其中,212种药的价格在30元以下,130种药价格在10元以下,10元以下的短缺药中,5元以下的药品占了69%,3元以下的占42%。 由于便宜药的中标价被1降再降,当便宜到没有益润乃至亏本时,等待它的命运就是自动停产或改头换面。 换“马甲”变“新药”价格爬升 在政府招标进程中,1般而言,招标的原则是“低价优先”,在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家价格低,就用谁的。如此1来,小企业以牺牲质量来压低竞标药价,大企业出于对品牌的保护谢绝“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结果是很多大企业反而在便宜药的生产中败下阵来。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招标进程中,小的企业歹意竞争,成心下降价格,使得中标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所以在这类状态下,1些便宜药中标就非常低,远远低于本钱价,这就使得企业没法继续生产了。武汉市某医院药剂科科长沈君华(化名)直言,由于本钱上涨,中标药企放弃生产或向医院断供的例子愈来愈多。 面对微薄利润,乃至无利可图的便宜药,厂家出于市场本能通常面临两个选择:要末淘汰,要末“研制”新药。同1种药,换个名称,换个包装,换个批号,身价就能够翻上几倍乃至几10倍。 对药企,药品生产许可证号是宝贵资源。1种新药要取得国家批准通常需要3年。1些药企出于利益驱动,干脆给便宜老药换上新马甲,如此1来,1些便宜药脱掉“便宜”的外衣,在“改进”幌子的全新包装下,1种“换汤不换药”的所谓新药重出江湖。而这每次“演变”,都意味着价格的飙升。以消炎药为例,从4环素到阿莫西林再到头孢的演变,与之紧随的就是价格从几毛钱到45元钱再到210多元钱的爬升。 2014年,国家药审中心接受新的药品注册申请8868个,其中不乏旧药换新装的虚假申请。2016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严斥“审批”名目下5花8门的所谓“新药”:“还不是为了涨价?!” 涨价并不是便宜药“新生”之道 今年4月,国家卫计委等8部委联合发文,明确“取消最高零售限价,让便宜药生产企业能够根据药品生产本钱和市场供求状态自主定价”。尔后,国家发改委发布《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便宜药品目录》,取消530种药物的最高零售价。这1系列新规的出台,给便宜药涨价亮了“绿灯”。那末,问题来了,提价能让便宜药迎来“新生”吗? 有药企相干负责人认为,之所以出现便宜药短缺的情况,主要缘由是由于“价格太低”,而随着原材料、人工、物流等本钱的上升,1些便宜药生产本钱逼近售价,因此企业不能不停产,解决之道则在于“提价”。但是,对提价解救便宜药的做法,也有药企负责人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虽然便宜药涨价是1种保护性措施,但在目前高价药盛行的状态下,便宜药仍然很难生存。而且,依照目前的定价标准,就算涨价,对生产企业的利润而言还是无济于事,让其重回患者手中难度不小。 其实早在2006年至2008年,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曾受国家发改委的拜托,就短缺药品情况做过调查研究:从实际情况看,1些药品之所以短缺,其实不完全由于价格低。有的是由于非常规、用量小,有的是由于毒副作用大,有的是由于生产要求高。分析认为,对短缺药品,如果不加认真分析,不问青红皂白,1味提高价格,极可能保护了落后药品,保护了落后企业,对医药产业不利,对大众健康不利。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也撰文指出,保证药品的生产、供应、使用,需要有系统的政策性保障措施,而不单单只是管理价格的问题。1方面,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另外一方面,也要用市场的手段促使政策发挥出作用。 政府应出手建立储备制度 建立便宜药国家储备库已成为很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共鸣。福州市第2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建议,国家应当建立1套便宜殊效药的储备制度。对承当便宜药生产的企业在国家专项资金、银行贷款、税收等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让这些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从而保质保量完成生产。 同时建议在便宜药的生产质量、数量环节上进行有效监督管控,也让便宜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序生产,确保供应不断档、不过量;并建立便宜药专供渠道,打击药品多手转让、层层抬价和便宜药垄断等经营不良现象。 也有专家表示,国家必须像对食粮1样,保障便宜、必备药物的生产。对1些临床必须的便宜殊效药品,建议由政府指定药厂生产,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厂家1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保障公道利润,调动生产积极性,保证便宜殊效药品的稳定供应。 的确,企业以寻求经济利益为目的,政府则天然负有保障民众生命与健康的职责。正由于如此,在很多传统便宜好药由于市场缘由出现缺货情形下,政府有必要通过有形之手实行调控,保障市场供应,让广大患者能够购买到、使用上传统便宜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