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PK审视全球在研新药:未来由谁主导?
发布时间:2017-07-28 14:54:07
医药网7月15日讯 未来,小份子药研发回能否保持主导地位?生物药能否取而代之?口服剂型更加便利,为何2016年注射剂药物占比还在增加?靶标蛋白数量之于创新,意味着甚么?本文就1些热门问题进行探讨。仍然以Pharmaprojects/Pipeline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 1小份子药 PK 生物药:小份子药依然主导,但地位动摇 根据在研药物来源的不同,可将全球在研药物分为化学合成小份子药物、生物制品和天然来源药物3类,也可将这些种别进1步细分。 对行业在宏观层面是偏向于小份子药物还是生物制品发展这1问题,还是值得探讨的。 虽然化学合成小份子药物的开发难度逐年增加,该类在研药物数量增长的可延续性存疑,但毫无疑问,化学合成小份子物资还是候选药物的最主要来源,多年来该类药物占比均超过50%。未来1段时间内,化学合成的小份子药物仍将在新药研发物资来源方面占据主导地位,2016年该类药物数量增幅为11.3%,与全球在研药物数量增速基本相当。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小份子药物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生物制品的增速亦不能小觑,至于其未来能否逐步取代小份子药物的位置,目前尚不可知。通过对1995⑵016年相干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传统的新化学实体药物的地位正在动摇。 生物制品自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后1直保持稳定增长,自2010年以来,虽然生物制品的发展在1定程度上得到了推动,但增长仍较为缓慢。而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中,生物制品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截至目前,生物制品在全球在研药物整体中的比例已超过33%,其跳跃式增长格外引人注意。从过去20多年的数据来看,目前在研生物制品的数量较1995年的数据几近增长了1倍,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从在研药物数量增幅来看,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数量增速相对较快,2016年其增幅高达15.7%。但是,最引人注视的药物种别还是细胞医治药物。自体(增幅为25.9%)、异源(23.4%)和普通(110%)细胞疗法,其在研药物数量平均增速可达47.2%。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与细胞疗法相干的药物可能会成为未来新药研发的明星产品。 2给药途径PK:在研注射剂占比增加 从在研药物给药途径的相干数据来看,2016年在研药物给药途径排名居前5位的剂型包括注射剂(数量为4575)、口服药物(3181)、外用药(507)、吸入剂(393)和眼科用药(189)。 从市场占比来看,注射剂药品的占比已从2015年的47.4%增至50.0%,而口服制剂的占比略有降落,已从2015年的36.6%降至34.8%。2016年外用药(5.7% vs 5.5%)和吸入剂(4.6% vs 4.2%)的占比也出现了小幅下滑。 从数据来看,目前在研的注射剂药品要多于口服制剂。虽然对多数患者和行业,口服给药途径均更加适合,但是生物大份子药物1般都是通过注射途径给予,疗效和靶向性相对会更高1些,而生物制品的快速发展也使注射剂药物占比进1步提高。从吸入性胰岛素的市场接受度来看,最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没有哪一种剂型比注射剂更合适作为生物大份子药物的给药剂型。 3作用机制PK:免疫肿瘤势头猛,有望出大成绩 从在研药物的作用机制来看,目前排名居前5位的作用机制包括免疫刺激剂(1704个)、抗癌免疫疗法(399个)、免疫抑制剂(221个)、血管生成抑制剂(181个)和细胞凋亡刺激剂(132个)。通过对在研药物作用机制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在研药物的开发策略和新的疾病医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