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存在着资源分割、主体分散、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与相关产业联动不足等突出问题,这不仅使全社会物流成本高企,也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国家竞争力。为解决这些问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强做优物流业,有必要进行总体战略设计,推动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最大化实现物流的时空价值、经济与社会价值。需要从全局出发,推动构建一个强大、智能、绿色的国家物流系统。
为什么要构建国家物流系统?构建国家物流系统,有利于消除“孤岛”效应,提升全社会物流资源互联互通与综合协同的能力,为生产、流通、消费、产业、人民生活提供更优的物流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企业提升能力、为社会节约资源、为国家赢得竞争优势。
什么是国家物流系统?即指从总体与长远发展的角度,着眼于国民经济总效率总效益,根据物流业发展规律、业务间的内在联系、活动的时空范围,通过市场和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形成涵盖交通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等在内的跨行业、跨地区、多层次、全方位联接与协同的综合物流系统。
它由基础设施络、信息络、运营络等构成。
互联互通实现整体能不能想得开效益最大化“互联互通、社会化协同、全方位集成、大规模定制”是国家物流系统具有的主要特征。它是由众多子系统、主体、要素等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各子系统、主体通过互联互通和相互协同,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核心特征是物流活动、生产运作、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组织管理和技术装备等方面的联通、协同,实现横向、纵向、端到端的全方位集成,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物流服务(见图1)。
图1:国家物流系统的基本架构与功能特征
实现多主体间的全方位互联互通是构建系统的基础。国家物流系统的联通可分为内外两个层面。外部联通,是物流系统与经济、社会、环境主体之间的联通。外部联通表现为物流主体与外部主体之间存在物质、资金、信息、价值、业务、能源等各种形式的有机衔接和交互。内部联通,分为决策、管理和操作三个层面。
放
决策层面的联通,是指政府部门、行业、龙头物流企业等在物流规划、物流政策、物流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联合统一。决策层面的联通关系到国家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管理层面的联通,是政府、中介、物流企业、物流需求方等主体在物流基础设施络、物流信息络、物流组织络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互联互通,是国家物流系统高效运作的保障。操作层面的联通,是指物流主体在各个业务功能环节的有机衔接,包括物流设施衔接、设备衔接、流程衔接、技术衔接、作业方式衔接等,是国家物流系统有序运作的基础。
国家物流系统的有效运转必须依赖于多主体的协同。即需要物流供给主体、需求主体、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等在物流运作过程中,通过合作、协调、同步,在物流规划、物流政策、物流标准、组织管理、设施络等方面实现协同(见图2)。
图2:全方位互联互通
集成是国家物流系统基本功能的核心。国家物流系统要求实现包括纵向、横向、端到端在内的全方位集成。国家物流系统通过信息物理系统形成智能络,实现虚拟系统与实体系统的结合,使人与人、物与物、服务与服务、人与物、人与服务、物与服务之间能够高度联结。
纵向集成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集成,即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在企业内部实现所有环节信息的无缝链接。横向集成主要是针对企业之间的集成,通过价值链和信息络实现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无缝合作,为客户提供实时高效的物流服务。横向集成包括供应商、经销商、服务提供商、用户等在内的企业间协同。横向集成能够形成智能的虚拟企业络,有效推动企业间经营管理、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实现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端到端集成主要是针对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化数字集成,是在供需终端数字化的前提下,围绕整个价值链上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企业之间的整合。端到端集成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系统、人与设备之间的集成,是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基础。
大规模定制服务。大规模定制物流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旨在充分识别客户的物流需求,根据物流需求的特征和差异性对市场进行细分,寻求差异化物流战略,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对物流功能进行重组,对物流操作进行重构,设计满足客户群需求的服务标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物流服务。
国家物流系统将大规模物流与定制物流集成,并在其中取得平衡,从而形成大规模定制物流服务能力。国家物流系统以物流功能模块化、标准化为基础,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功能视作不同的模块并实施标准化。以物流服务总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具体的客户需求对物流功能模块进行有机组合,实现各功能模块的无缝衔接与协调。
以更好的体制机制推进国家物流系统构建国家物流系统的构建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以下八个方面的合力有助于国家物流系统的构建。
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整合机制是国家物流系统各主体实现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社会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国家物流系统通过整合物流资源,调整物流业结构和发展方向,能够消除物流业“小、少、弱、散”等问题,提升物流业和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宏观微观调控并举。宏观调控机制是政府通过战略、规划、政策、法规、行政管理等手段,间接引导和管理物流市场主体,引导物流业结构调整和供需发展的机制。微观调控机制是物流企业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等变化调节主体与外界的关系,依靠计划决策、组织执行、监控反馈等运行机构,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目标、结构、功能和行为的一种自适应机制。
多主体间广泛耦合。耦合是指系统内子系统间、主体间、主体内部、系统内部的协调与配合。国家物流系统涉及多环节、多主体,在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运行全过程中建立多主体间广泛的耦合机制,能有效降低物流运作响应时间和运作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水平,充分发挥并协调好各主体功能和系统总体功能,提升全社会物流运作的总效益。
充分竞争的市场。地方保护主义和较低的物流市场开放水平,不仅阻碍外来物流企业的进驻,同时也阻碍本地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逐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才能真正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促进国家物流系统的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应建立健全创新机制,以创新驱动物流业发展,积极研发和推广新型智能化、信息化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创新物流产品,构建新型物流组织,探索新型物流管理模式,开辟新的物流市场,实现国家物流系统的创新发展。
绿色低碳化发展。实现全社会物流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不仅包括专业的物流企业,也包括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分销企业以及客户,同时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等。绿色机制要求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和绿色循环低碳的物流管理理念,加快物流企业的绿色转型,提高物流绿色化水平。
主体间相互学习。国家物流系统中的各主体是具有相互学习能力的智能型主体。在变化的物流市场中,各主体需要不断学习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等,才能提升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各主体的学习在动态环境中进行,具有交互性和双向性,是并发学习、共同进化的过程。
对外界高度开放。开放性是系统主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属性。国家物流系统应与外界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广泛交换,保持高度开放性。
经期延长什么原因为什么白带会很多尿不尽中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