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线

首页 > > 娱乐八卦 >> 刘嘉玲

给妻写60年情诗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好浪漫

发布时间:2017-03-23 10:16:25

给妻写60年情诗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好浪漫

“幽静的mm,温淑的爱人/我心里永久收藏着你纯洁的形象/如果没有了你,我的生命/所剩下的只是1片空虚和荒凉……”这是1955年1月5日,南京大学物理系的青年教师冯端,写给在南京3女中当语文老师的未婚妻陈廉方的1首情诗,细腻的情感和笔触,让人很难想象是出自1位“理工男”之手。同年4月1日,两人缔结良缘。后来,丈夫成了蜚声海外的中科院院士,妻子则做了1辈子的家庭妇女。

给妻写60年情诗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好浪漫

光阴流转,两人相守的日子已超过了两万天,写诗的小伙子如今已94岁,诗中的廉方也已经是90岁高龄的老人。唯1不变的,是2人牵手微笑的温暖,诗歌传情的浪漫。

情人节前夕,现代快报记者前往冯端院士家中探访,听两位“90后”讲述他们的爱情保鲜秘籍。

[诗意人生]

1个理科生的浪漫

给夫人写了60年情诗

“天气太冷,只有我们的卧室是家里最暖和的地方,我们就在卧室聊天吧。”

走进冯端院士的卧室,冯端正坐在椅子上,1边晒着太阳,1边自言自语。“冯先生正在背诗呢。”陈廉方告知现代快报记者,她和冯先生最近在看《中国诗词大会》,看了其中的1期后,就欲罢不能,每期都要准时收看。“我曾在南京3女中教语文,看到武亦姝,1个16岁的中学生能掌握如此多的诗词,很是惊讶,其实我之前是看好另外1位选手,彭敏,谁知最后还是武亦姝夺了冠。”

在冯端与陈廉方的爱情里,诗歌1直存在。冯端与陈廉方交往不久,就赠了两本诗集给她,1本《青铜骑士》,1本《夜歌和白天的歌》,让两人的故事多了1份诗意的浪漫。

1954年秋季,物理系组织游栖霞山,大家在栖霞寺里喝茶。坐了1会儿,冯端约陈廉方出去走走。栖霞山满山红叶,陈廉方想要采1片艳丽的,无奈够不着,冯端便纵身1跳,摘下了1片红叶。两人在山中随便漫步,走到1个池塘边,陈廉方看到水中枯荷梗上,栖息着1只翠鸟。两人悄悄地走近几步,想要再仔细看看,谁知,翠鸟10分警觉,蓝光1闪,展翅飞走了,只留下1抹绚丽的倩影。“栖霞红叶艳”“清溪翠鸟鸣”,冯端把那只蓝色的翠鸟当做了两人爱情的吉祥物,在随后的岁月中,这只翠鸟在书信和诗句中不断被提及。爱情,历久弥新,610多年后,为了记念钻石婚,两人合写了1首《钻石颂》,其中就有,“秋赏红叶漫栖霞,翠鸟冷艳荷枝头”。

相恋第1年的冬季,南京格外的冷,气温创下了最低纪录,滴水成冰。陈廉方到冯真个单身宿舍去看他。“有1段时间没有见面了,他提出来,去玄武湖玩玩吧。”那天下了大雪,玄武湖也结了厚厚的冰,白茫茫1片。两人便在玄武湖旁的樱洲长廊上聊天、休憩。冬游玄武湖不久,冯端就写出了“休云后湖3尺雪,深情能融百丈冰”(后湖即玄武湖)的诗句,恋人间灼热的感情,喷薄而出。

结婚后,每逢重要的节日,冯端都要写诗庆贺。1年的夏天,陈廉方带两个女儿到北京小住。冯端和2女儿留在南京。白天2女儿到工厂上班,只有冯端1人在家,不免感到孤单,因此用文言文翻译了许多西诗,触及英文、法文、德文的诗歌。由于工作的需要,冯端出国访问,为了表达自己对妻子的相思之情而写出的诗句就更多了。1次在美国访问期间,思乡情浓,便写下了“异域风雨夜,客枕相思湧。遂令闺中妇,潜入游子梦。”1978年,陈廉方被查出罹患癌症,由于发现得早,手术做得很成功,故化险为夷。为此,冯端大喜过望,诗兴大发,竟吟诗10首以贺。

62年里,文学成就颇高的冯端给太太写下了不计其数的情诗,陈廉方则用1只大红色的小皮箱,完好地保存了先生的所有作品。

冯端深厚的文学功底源自他自小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冯真个父亲冯祖培,是1位文人,诗、词、书法都很好。在上世纪之初,他像多半旧文人1样,不同意54新文化运动,但又无力阻挡时期潮流。他唯1能做的,就是不将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父亲生前从未教过冯端诗词,乃至没有谈过诗词,教冯端读诗的,反而是母亲。母亲目不识丁,但记性好。小时候,冯端就座在母亲的旁边,母亲常常自言自语地背诵1些唐诗,听多了,冯端也就会背了。不过,母亲是安徽人,背诵唐诗时用的是方言。上小学的第1天,老师让学生自我介绍,表演节目,冯端就背了1首唐诗。“他在苏州读的小学,学校的师生多半是苏州人,听完后,大家面面相觑,都听不懂。”

“幽静的mm,温淑的爱人/我心里永久收藏着你纯洁的形象/如果没有了你,我的生命/所剩下的只是1片空虚和荒凉……”这是1955年1月5日,南京大学物理系的青年教师冯端,写给在南京3女中当语文老师的未婚妻陈廉方的1首情诗,细腻的情感和笔触,让人很难想象是出自1位“理工男”之手。同年4月1日,两人缔结良缘。后来,丈夫成了蜚声海外的中科院院士,妻子则做了1辈子的家庭妇女。

给妻写60年情诗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好浪漫

光阴流转,两人相守的日子已超过了两万天,写诗的小伙子如今已94岁,诗中的廉方也已经是90岁高龄的老人。唯1不变的,是2人牵手微笑的温暖,诗歌传情的浪漫。

情人节前夕,现代快报记者前往冯端院士家中探访,听两位“90后”讲述他们的爱情保鲜秘籍。

[诗意人生]

1个理科生的浪漫

给夫人写了60年情诗

“天气太冷,只有我们的卧室是家里最暖和的地方,我们就在卧室聊天吧。”

走进冯端院士的卧室,冯端正坐在椅子上,1边晒着太阳,1边自言自语。“冯先生正在背诗呢。”陈廉方告知现代快报记者,她和冯先生最近在看《中国诗词大会》,看了其中的1期后,就欲罢不能,每期都要准时收看。“我曾在南京3女中教语文,看到武亦姝,1个16岁的中学生能掌握如此多的诗词,很是惊讶,其实我之前是看好另外1位选手,彭敏,谁知最后还是武亦姝夺了冠。”

在冯端与陈廉方的爱情里,诗歌1直存在。冯端与陈廉方交往不久,就赠了两本诗集给她,1本《青铜骑士》,1本《夜歌和白天的歌》,让两人的故事多了1份诗意的浪漫。

1954年秋季,物理系组织游栖霞山,大家在栖霞寺里喝茶。坐了1会儿,冯端约陈廉方出去走走。栖霞山满山红叶,陈廉方想要采1片艳丽的,无奈够不着,冯端便纵身1跳,摘下了1片红叶。两人在山中随便漫步,走到1个池塘边,陈廉方看到水中枯荷梗上,栖息着1只翠鸟。两人悄悄地走近几步,想要再仔细看看,谁知,翠鸟10分警觉,蓝光1闪,展翅飞走了,只留下1抹绚丽的倩影。“栖霞红叶艳”“清溪翠鸟鸣”,冯端把那只蓝色的翠鸟当做了两人爱情的吉祥物,在随后的岁月中,这只翠鸟在书信和诗句中不断被提及。爱情,历久弥新,610多年后,为了记念钻石婚,两人合写了1首《钻石颂》,其中就有,“秋赏红叶漫栖霞,翠鸟冷艳荷枝头”。

相恋第1年的冬季,南京格外的冷,气温创下了最低纪录,滴水成冰。陈廉方到冯真个单身宿舍去看他。“有1段时间没有见面了,他提出来,去玄武湖玩玩吧。”那天下了大雪,玄武湖也结了厚厚的冰,白茫茫1片。两人便在玄武湖旁的樱洲长廊上聊天、休憩。冬游玄武湖不久,冯端就写出了“休云后湖3尺雪,深情能融百丈冰”(后湖即玄武湖)的诗句,恋人间灼热的感情,喷薄而出。

结婚后,每逢重要的节日,冯端都要写诗庆贺。1年的夏天,陈廉方带两个女儿到北京小住。冯端和2女儿留在南京。白天2女儿到工厂上班,只有冯端1人在家,不免感到孤单,因此用文言文翻译了许多西诗,触及英文、法文、德文的诗歌。由于工作的需要,冯端出国访问,为了表达自己对妻子的相思之情而写出的诗句就更多了。1次在美国访问期间,思乡情浓,便写下了“异域风雨夜,客枕相思湧。遂令闺中妇,潜入游子梦。”1978年,陈廉方被查出罹患癌症,由于发现得早,手术做得很成功,故化险为夷。为此,冯端大喜过望,诗兴大发,竟吟诗10首以贺。

62年里,文学成就颇高的冯端给太太写下了不计其数的情诗,陈廉方则用1只大红色的小皮箱,完好地保存了先生的所有作品。

冯端深厚的文学功底源自他自小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冯真个父亲冯祖培,是1位文人,诗、词、书法都很好。在上世纪之初,他像多半旧文人1样,不同意54新文化运动,但又无力阻挡时期潮流。他唯1能做的,就是不将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父亲生前从未教过冯端诗词,乃至没有谈过诗词,教冯端读诗的,反而是母亲。母亲目不识丁,但记性好。小时候,冯端就座在母亲的旁边,母亲常常自言自语地背诵1些唐诗,听多了,冯端也就会背了。不过,母亲是安徽人,背诵唐诗时用的是方言。上小学的第1天,老师让学生自我介绍,表演节目,冯端就背了1首唐诗。“他在苏州读的小学,学校的师生多半是苏州人,听完后,大家面面相觑,都听不懂。”

[爱久弥新]经常想起,第1次约会那杯没泡开的茶

每隔1小时,陈廉方就让冯端站起来,在房间里走1走。“他不想走,要我陪他才肯走。”陈廉方说,自己现在的生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先冯先生起床而起床,后冯先生睡觉而睡觉。”

已94岁高龄的冯端院士,身体有很多毛病。凌晨吃第1口饭的时候,就要吃降血糖药,然后是保健品。冯先生听力降落,每天都要佩戴助听器,下楼要坐轮椅。“他白天要人陪着他,我就等他睡觉后,

给他清算助听器,清洗假牙,药要每星期配1次,提早配好,省得服用的时候手忙脚乱。”天气太冷,两人已很少下楼活动了,等天气暖和了,陈廉方打算陪冯端到南京大学鼓楼的校园里转转,带点报纸和书,在校园里晒晒太阳。

1起走过了62年的岁月,陈廉方回想两个人第1次正式相识,还是在1953年的秋季。当时为了庆祝苏联的10月革命,南京大学物理系举行文娱活动。陈廉方的高中同学王业宁,也是南京大学物理系的老师,便把她也带到了活动的现场,并介绍与冯端认识。“其实那次见面,是业宁想要撮合我和冯端,特地安排的。”当天的活动,有人唱歌,有人舞蹈,冯端在打桥牌,王业宁就把陈廉方带到牌桌前,搬了1张椅子放到冯端旁边,让她看他们打牌。“趁着冯端起身打招呼的时候,业宁转身走掉了,我就座在冯端身旁听他叫牌。”

其实,两年前,两人就曾有过1面之缘。当时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剂,南京大学物理系和金陵大学物理系要合并,两校的青年教师便组织了1次联谊活动。“那天正巧,我去看望王业宁,她就拉着我去参加了联谊会。解放后,穿长袍的男士不多,那天,冯端身穿1件深色长袍,戴着1副眼镜,温文尔雅,与众不同,他给我留下的第1印象,仅此而已。”

相识后,冯端约请陈廉方到他小粉桥的单身宿舍去玩。为此,冯端请人事前代为整理了房间,还特地买了1包水果糖。“没有盛放糖果的碟子,冯先生就把糖果倒在了桌子上,还为我泡了1杯茶,不过,由于水不热,1直到我走,茶叶都没泡开。”提起那次的见面,陈廉方记忆深入。她还记得用来泡茶的玻璃杯,看起来好像是1只磨砂玻璃杯,后来去宿舍的次数多了,才了解到,原来冯端只有1只杯子,刷牙、喝水、待客全用它,而上面的磨砂,只不过是牙膏渍。

“相看两不厌”,这样的诗句,也曾出现在冯端写给陈廉方的诗中。“有甚么好看的呢?”在陈廉方看来,自己身高1米47,冯端也不到1米7。但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冯先生虽然貌不惊人、不善词令,但外拙内慧,不露锋铓,就像1块“璞”,外表粗糙,内心却是晶莹剔透的美玉。“我觉得用这个字来形容冯先生是最恰当的。”

冯端院士做科研严谨,为中国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生活上却不拘小节,非常随意。冯端在小粉桥的宿舍是1间朝北的房间,没有取暖装备,冬季非常冷。1次,陈廉方去宿舍看冯端,冯端感冒了就躺在床上。“我这才知道,他根本不知道怎样照顾自己,大冷的天,他里面就穿了1条绒布睡裤,裤腿还是宽的,根本不保暖,他的鞋也不合脚,袜子后面磨出了洞。”1个人的生活太苦了,那就赶快结婚吧。1955年,冯端与陈廉方缔结良缘。

陈廉方为冯端购买羊毛衫裤、棉衣、皮外套,还买了火炉御寒。“同宿舍的同事就开玩笑说,陈廉方来了以后,冯端完全变了1个模样!”两个人的婚礼也特别简单,没有甚么特别的仪式,就摆了两桌酒席,1桌请了南京大学物理系的同事朋友,另外一桌请了南京市3女中语文组的同事朋友。“我们家到现在,对1般的风俗,也其实不是那末看重,3个女儿结婚都没办婚礼,我们说不要男方的彩礼,全是旅行结婚。”

[风雨相伴]“他就是我的钻石哪里还需要其他的钻石”

上个世纪50年代相识以来,冯端和陈廉方夫妇经历了反右,3年困难时期,10年文化大革命等特殊历史时期。两个人的爱情,历经岁月和风雨,1路走了过来,是由于彼此的搀扶与陪伴。

1957年,全国范围内展开反右运动,当时在南京市第3女子中学任教的陈廉方,由于心理的恐惧和身体的孱弱,严重失眠,以致精神濒临崩溃。冯端在校系里颇受器重,陈廉方惧怕影响他的前程,而不敢告知他,自己便主动要求离职养病。

从教师岗位下来后,陈廉方觉得自己应当为冯端做点事,首先挑起了全家7口生活的重任。3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买食粮需要粮票,买布需要布票。为了给1家7口做饭,陈廉方天不亮就要起来,去新街口、丁家桥买菜。接着,陈廉方开始为丈夫做笔头工作,60年代,冯端著《金属物理》时,便为他誊稿画图。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只能凭手写笔绘,冯端论著严谨,常常数易其稿,陈廉方也就1遍1遍地誊抄。至于代写通知、回执等无关紧要的信件,更是不在话下。

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中,冯端也未能幸免。1970年,南京大学在大礼堂开批斗大会,突然台上的人就点名冯端是证据确实的间谍份子,接着被拎到台上批斗。

冯真个哥哥冯康,解放前在苏州读高中。那时候全国的中学有1个传统,暑假里高中男生要参加军事夏令营,接受训练,军官则来自国民党的3青团。夏令营时,军官让每个学生填1个表,参加复兴社,后来,复兴社成了军统间谍的外围组织。“10几岁的男孩子哪里知道这些呀,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这1段历史被人翻出来了。”问他还发展过哪些人,冯康被逼得没办法了,就开始编故事,说发展了他的姐夫、姐姐和弟弟。由于冯康是1位数学家,逻辑性特别强,所以编故事也编得滴水不漏,让人坚信不疑。既然是自己的哥哥亲口说的,还能有假吗?因而,冯端便成了“证据确实的间谍”,写检查,受审判,后来,冯端还被下放到溧阳分校劳动。

在溧阳农场,住在农民的蚕房里,中午吃饭则要步行到老河口,来回1个小时。有口难辩的委屈,让冯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曾策划在这1小时里到树林中上吊自杀。“他后来告知我说,‘你已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如果我不在了,1家老小如何活命’,想到了我和3个女儿,才放弃了自杀的动机。”陈廉方说。

不过,苦难还没有结束。1971年,林彪的1号命令,知识份子要参加拉练,1个月的时间,走了1千里地。“那时候冯先生已年近半百,在拉练队伍里,是年纪最大的。”临走的时候,陈廉方给他买了1双新的解放鞋和1卷胶布,并吩咐他穿鞋前要在脚上贴上胶布。1个月的拉练,别的人常常被磨起泡,冯端脚上却1点都没有磨起泡来。“1起泡,又累又疼,更是没法坚持下来。”

在以后的岁月里,冯端也想要给陈廉方补上1枚钻石戒指,但被她谢绝。“他本人在我眼中就像钻石1样闪亮,我哪里还需要其他的钻石。”

对话1句许诺就是1生的约定

现代快报:少年夫妻多,相看两不厌的少,您觉得婚姻中的两个人,最重要的是甚么?

陈廉方:现在的婚姻中,会有第3者。但是,我历来不相信冯先生会看上他人。我们的婚姻,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冯先生在路上,低头走路,连人都不看。有1天正好是他下班时间,他眼睛不好,近视,走路不抬头,也不看前后左右的。我远远地就看见他了,1直等到走近了,我碰了他1下,他1看是我,就笑了。

现代快报:婚姻生活中,两个人都要为彼此改变,冯先生做了甚么事让您觉得很感动?

陈廉方:他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吸烟,到我们结婚之前,他已抽了很长时间的烟了。王业宁告知他说我不喜欢吸烟的人,他很有决心,说戒就戒。有的人戒烟有个过渡时期,他没有,很快就戒了。还有人问我,冯先生怎样不吸烟了,但是我们都没对他人讲过其中的缘由。

现代快报:上个世纪的婚姻,父母对另外1半的要求与现在1样吗?

陈廉方:与冯先生相恋后,我就跟我妈妈讲了,我妈妈就说,现在调动很大,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调到其他地方去,王业宁就说不会的,南京大学1定会在南京的。由于我是独生女,以后爸爸妈妈都是要随着我。1家人能生活在1起,可能就是父母最大的要求了。

现在结婚要房子、汽车,我们那个时候结婚很简单,即便到现在,我们家对1般的风俗,也不是那末看重。所以,我们3个女儿都是旅行结婚。

现代快报:您能谈1谈,您心目中理想的爱情吗?

陈廉方:王业宁是我和冯先生的介绍人,她的丈夫是林醒山。那时候的人很重视许诺。两位都在中央大学,1位在物理系,1位在土木系。上个世纪50年代初,大批的青年教师会被派到苏联读书,林醒山就被选派到了苏联。临行前夕,他们彻夜长谈,谈理想,也谈今后的生活。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们两位肯定了关系。林醒山到了苏联以后,第1年学俄语,后3年学专业课。林醒山在苏联学习了4年,王业宁就等了他4年,恪守之前的许诺。

两个人的相处也可谓1对模范夫妻。王业宁支持林醒山的事业,林醒山支持王业宁的学术。他们家里面烧菜都是林醒山烧的,不要王业宁动手。为何他会烧菜呢?由于在苏联的时候,他要烧菜给自己吃,练出来了。现在两人均已年过9旬,虽然终年被病魔缠身,但两人相互鼓励。

我还想说说,我的另外两对朋友。在我看来,他们天造地设,全都是才貌双全,使人羡慕的佳偶。但老天太不公平,两位先生均在70多岁罹患不治之症。卧病期间,两位夫人寻医觅药,身心交瘁,守候病榻数年之久,但均回天无力。丈夫病逝后,她们化悲痛为气力,整理丈夫遗留下的手稿,完成丈夫未竟之业。这才是至死不渝,可歌可泣的爱情。

给廉方

□冯端

为何又让忧郁的思念

重染上你这颗素朴的心?

为何对我们幸福的远景

还有些怀疑,不敢完全相信?

幽静的mm,温淑的爱人

我心里永久收藏着你纯洁的形象

如果没有了你,我的生命

所剩下的只是1片空虚和荒凉

不论是寒风中望着树叶凋落

或是脚踩过满积着白雪的街巷

只要我1想到了你

心里就充满了和煦的阳光

在温暖的火炉边

伶俐的你不是曾做过计划

有1万多个白昼和黑夜

在等待我们用幸福将它填满吗?

那末为何要让你这颗素朴的心

再感染忧郁的思念?

当自然界的万物在冰雪中

暗自准备着开花的春季

钻石颂

□冯端 陈廉方

平仓巷内偶邂逅,白雪冰晶后湖游,

秋赏红叶漫栖霞,翠鸟冷艳荷枝头。

更喜人间4月天,梁园酒家结良缘,

放眼太湖碧波淼,1树樱花照清涟。

610年龄恩爱笃,双双执手难关渡,

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原标题:院士给妻子写情诗60年:1句许诺就是1生约定

来源:宜宾新闻网 +加载更多 以上就是关于“给妻写60年情诗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好浪漫”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给妻写60年情诗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好浪漫”内容,谢谢!
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