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引领、支持、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和谐、智慧成都,成都市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2个5年计划纲领》制定的《...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引领、支持、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和谐、智慧成都,成都市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2个5年计划纲领》制定的《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1025”计划》正式出炉。 计划提出,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高端聚集的信息产业、构建高度融会的产业体系、发展协同高效的电子政务、构成智能驱动的城市运行、提供城乡1体的信息服务、打造和谐包容的智慧生活7大方面的内容,将成为“1025”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到2015年,成都将成为全国1流、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国软件名城,信息化发展水平到达国内1流、西部第1。 重点发展7大方面 我们生活将因此而变 1、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 到2015年 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80% 发展目标:到2015年,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到达20Gbps;干线传输总带宽超过10Tbps,城域网出省带宽超过2Tbps;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80%;城市用户到达20Mbps以上、农村用户到达8Mbps以上、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到达1000Mbps;建成国内最重要的数据存储和灾害备份中心,数据存储和灾备能力到达1000PB;建成国内1流的云计算服务基地,构成1000万亿次/秒的数据计算能力;无线电事业6大体系基本建立,无线电事业发展水平到达全国1流、西部第1。 重点工程 “宽带成都”工程实现城区家庭、企业和政府用户光网全覆盖和农村光纤进村,构建起以光纤为主的宽带网络体系。 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打造涵盖网络传输、信息处理、数据服务、系统安全的IT资源聚集区。 云计算工程构建云计算利用体系,建设政务云、社会云、企业云和高性能计算云等基础平台,推动云计算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智能生活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利用。 政务平台提升工程构建上下互联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扩大应急指挥调度无线通讯网对重点区域、重点建筑的覆盖。整合全市呼唤中心资源,建立统1的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2、发展高端会聚的信息产业 到2015年 电子信息百亿企业达5户 发展目标: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到达100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200亿元,出口超过20亿美元;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到达5户,超50亿元企业到达10户,进入中国电子信息100强的成都本地企业到达3户以上;范围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到达5%以上,电子信息专利申请新增数量超过500个。 重点工程 重点产业提升工程以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学习、数字游戏动漫等为重点,积极发展自主原创和运营服务等数字新媒体产业高端。以安全、通讯、智能卡、数字音视频等为重点,做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以移动通讯、数字电视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以金融后台服务、呼唤中心、客户交易支持、数据加工处理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物联网产业推动工程以成都高新区为高端研发区、双流县为制造产业区,重点打造物联网成果孵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建设物联网研发、利用和信息安全3大中心,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支持。 云计算产业培养工程以培养云服务、基础软硬件装备生产和云终端产品制造3大产业集群为重点,扶持1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云计算领先企业,力争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基地之1。 3、构建高度融会的产业体系 到2015年 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00亿元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100%的大中型企业实现数字化设计、数控化生产、数字化管理营销;90%以上的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环节的信息技术利用;100%的工业园区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建成西部地区产业集中度最高、市场辐射力最强的电子商务城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到达6000亿元。 重点工程 “两化融会”增进工程推动工业园区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总结推行青白江区、成都经开区两化融会示范经验,建立两化融会专家团队等第3方咨询服务机构,整合开发工业标准规范、产业链配套、内外贸易等基础数据和信息资源,面向工业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服务。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程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园区,构成1批国内外知名的第3方平台及产业集群。发展城市综合配送网络,实现电子商务交易与电子物流配送信息资源同享,建成西部地区产业集中度最高、市场辐射力最强的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节能减排增进工程全面推动各行业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利用,以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推动企业生产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下降企业单位能耗,增进清洁生产。 4、发展协同高效的电子政务 到2015年 所有行政许可实现在线办理 发展目标:到2015年,电子政务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到达80%以上;100%的行政许可事项和80%的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在线办理;90%的部门实现网上协同办公,30%的部门具有移动办公条件;基本建成“1站收集、1网办理、1号服务、1卡通行、1路监察”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重点工程 政府网站精品工程整合服务热线、政府邮箱等渠道,打造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统1平台。坚持制度创新与网站功能的深度融会,建成1批精品栏目、精品网站,推动政府网站群的整体发展。 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程构成数据权威、利用广泛、运行安全、全域覆盖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居住、婚育、就业、纳税、社会保险、信誉等公民信息数据资源同享利用和跨部门的业务协同。 电子政务利用深化工程重点推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就业、文化教育、食品药品安全、信誉、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等关系重大民生问题的电子政务利用系统建设。兼顾建设党政机关公文交换、网上办公和业务管理利用平台。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依照市、区(市)县、乡镇(街办)、村(社区)分级和部门、行业分类的信息资源架构,建设成都市政府信息资源服务平台,聚集和完善人口、法人、基础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和文化、国土、科技、教育、卫生、司法行政等利用专题数据库。 5、构成智能驱动的城市运行 到2015年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基本建成 发展目标:到2015年,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基本建成,交通讯息资源使用效力大幅提升;在全域成都范围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利用水平到达国内1流;基本构建起“数字环保”体系,增进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结构公道、技术先进、运行灵活、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各电压等级调和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 重点工程 智能交通工程建设和完善智能交通指挥、交通引诱、交通智能调度、交通讯息服务、电子智能收费等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加快构成高效便捷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 数字城管拓展工程构成覆盖全域成都,整合环卫、景观、执法、城市照明、道桥管护、城市扬尘污染源监控等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环保建设工程构建全市统1的环境数据中心与同享平台,建成环保监测、监控、监管、应急等业务利用系统,构建先进完备的“数字环保”体系,提高环保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指挥提升工程兼顾推动应急系统建设,整合公安、消防、人防、卫生、防汛、防震减灾、地质灾害、机要通讯、应急通讯等应急信息资源,构建集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监测分析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处理、公共安全教育培训为1体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 6、提供城乡1体的信息服务 到2015年 行政村通光纤比例到达100% 发展目标:到2015年,行政村通光纤比例到达100%;电子政务服务覆盖75%以上乡(镇)、40%以上行政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延伸至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重点工程 信息服务惠农工程建立具有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的农业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实现食粮类、畜禽类、水果蔬菜等重点农产品产业链全程信息管理和服务。建立休闲农业资源数据库,增进农村旅游目的地、服务企业和旅游产品等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电子政务进村工程依托市县电子政务平台,以惠民政策的落实为重点,推动乡村政务公然和村务公然。以专职人员代办或网上办理等方式,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办理进村入户,拓展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增强农民参政议政能力。 7、打造和谐包容的智慧生活 到2015年 可异地结算社保卡100%覆盖 发展目标:到2015年,80%以上3甲医院建立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和电子健康档案,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可异地结算的社会保障卡100%覆盖城乡居民;80%以上的中小学校纳入教育资源同享系统;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银行卡支付额占社会零售商品销售额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重点工程 “智慧生活”增进工程以社区服务为核心,构建统1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动社会保障、救助、医疗健康、就业指点、物业管理、社区安防等为1体的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卫生信息化发展工程建设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医疗改革,减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完善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加快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增进优良教育资源普及同享,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先进网络文化建设工程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等建设,推动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同享。加快发展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开发和利用,大力支持健康原创网络文化产品开发,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壮大文化创意产业范围,推动文化之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