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线

首页 > > 散文故事

窑洞情

发布时间:2017-08-20 14:27:22

核心提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有这么1群人。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特殊的环境塑造了他们开朗的性情,孕育了灿烂的陕北文化。吃大红枣、喝小米粥、唱信天游、吟道情、扭秧歌、住窑洞、睡热炕。孤寂于茫茫的新疆戈壁,伫立于滚滚的武汉长江,漫步于静静的杭州西湖,颠簸在滔滔的华夏渤海...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有这么1群人。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特殊的环境塑造了他们开朗的性情,孕育了灿烂的陕北文化。吃大红枣、喝小米粥、唱信天游、吟道情、扭秧歌、住窑洞、睡热炕。
  孤寂于茫茫的新疆戈壁,伫立于滚滚的武汉长江,漫步于静静的杭州西湖,颠簸在滔滔的华夏渤海。这些年,走南闯北,住过各式的床铺。打地铺、睡沙发、架子床、火车卧铺、海上集装箱,接待所、小旅社、宾馆、酒店,记忆留恋的还是陕北窑洞。
  穴居,人类发展史上的1大奔腾。陕北窑洞脱胎于此,并发扬光大。史书记载:陕北窑洞最早应当始于周朝,半地穴式。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也就是很多人1提起来马上就想到:毛主席住过的,在天然土崖上横向挖洞的土窑洞。冬暖夏凉是它最大的特点。鱼儿离不开水,庄稼人离不开地。老1辈的陕北人民深爱这片土地,为了更好的劳作,这类土窑洞大多座落于山顶,人迹罕见的地方,吃水相当不方便。
  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交通的不便利日渐凸显,很多人从大山里搬了下来,依山傍水,平地建起了石窑洞或砖窑洞,告别了土窑洞。相比于土窑洞的冬暖夏凉,石窑洞更加坚固,人们吃水、出行方便了。4面围墙1圈,里面猪圈、鸡圈、驴圈、羊圈甚么很多,石碾、石墨、水井样样齐全。上山撵兔子,下河捉田鸡,农家小院别样风情。节日里、农闲时必不可少的秧歌、道情、信天游,伴随着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长大后,我离开了熟习的窑洞,4处求学,追寻自己的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累了,困了,委屈了,彻夜难眠的时候。我回到了窑洞,热忱的村民嘘寒问暖,久盼而归的父母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暖炕上1趟,酣然入眠,忘却了所有的烦恼。走进新世纪,人人奔小康。城镇化建设逐渐推动,撤乡并镇,自然村合并行政村。小村落没了,大村庄里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安装太阳能路灯、吃上自来水、建休闲文化文娱室。各家各户在窑洞上面建起了2层平房,内部装修不比楼房差,盖个大门,新农村建设马不停蹄。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轻人都想去城里赚钱谋生,村里就剩下1些老人孩子在守候窑洞,惟有过年团圆的红火。可是,不管走多远,窑洞在那里,乡情就在,有我们在传承,窑洞文化就不会削弱。


Tags:留恋依山傍水风情嘘寒问暖
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