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域旅游激活沈阳振兴新优势 沈阳市在促进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把发展旅游业与建设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原标题:全域旅游激活沈阳振兴新优势
沈阳市在促进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把发展旅游业与建设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相结合,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和促进产业发展,破解问题,补足短板,以全新思路构建经济新格局。
今年6月,沈阳市获批成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正好一周年。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是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导向,以旅游管理体制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政策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先行先试地区。这意味着沈阳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赢得了新一轮旅游业竞争先发新优势。
日前,《瞭望》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沈阳市在这个先行区的发展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多项领域加大推进力度,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经验和创新成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异军突起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近年来经济发展一度遭遇困难。2017年,沈阳的经济增速只有3.5%。
投资方面,2016年压实数据后,投资总额只有1634亿元人民币,同期下降69%;2017年这一数字也只有1484亿元人民币,下降了9%。由此可见,当地的投资难以可持续,而且投资规模也无法支撑城市未来的经济增长。
消费方面,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68亿元人民币,2017年1~9月份该项增长为-1.6%。即使经过了“金九银十”的商业销售旺季的拉动,2018年1~2月份此数据也只有1.3%,同期全市的GDP至少还增长3.5%,显然靠消费增长来拉动经济也很艰难。
出口方面,去年沈阳市全年的出口总量只有318亿元人民币,规模不大,对整体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严峻的形势摆在面前,沈阳经济何去何从?在采访中,《瞭望》周刊了解到,沈阳虽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但近些年来的经济结构已经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2015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为47.8%和47.5%;到了2016年,二产占比38.8%,三产占比已经到56.4%。2017年,这两个数字进一步分化为38.6%和56.8%。这意味着,短短两年间,沈阳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三产已稳固成为第一大产业。
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文学告诉本刊,世界旅游业理事会2017年的报告指出,旅游业当年全球增长贡献率已达到10.2%。“一个单独的产业有这么大的增长贡献率并且成为世界新趋势,就是因为它是综合性、带动性很强的产业,就因为它产业链长,在拉动消费、提升人气、吸引投资等方面效果显著。”
吴文学表示,旅游业在沈阳的第三产业中增长快速,2017年全市的旅游人数达到7234万,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收入6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可以说沈阳旅游业已经异军突起。”
重新认识全域旅游优势
2017年,沈阳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让人们对这个城市有了新的认识。实际上,在吴文学看来,沈阳旅游业完全具备成为振兴经济的新“白马王子”的潜力。
位于东北腹地的沈阳,境内的棋盘山景区风景秀丽,浑河两岸风光旖旎,特别是以沈阳故宫、清东陵和清北陵为代表的清文化,以张作霖、张学良旧居为代表的的民国文化,以“九一八”纪念馆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机车博物馆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文化等,在国内城市的旅游资源中都较为独特。
在接受《瞭望》周刊采访时,吴文学表示,沈阳在旅游上缺少的不是名山大川,“关键是没把山给垒出高峰来。”中商产业研究院在《2017年全域旅游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旅游业产生了两大趋势:一是由于中产阶层的兴起,旅游普及和成长起来了;二是观光旅游被休闲旅游代替,“走马观花”时代已经过去,休闲旅游成为主流,散客化趋势成为常态。这两大趋势标志着我国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
就沈阳来看,2017年全市的游客数量是7234万人,其中通过旅行社进来416万人,占总数的不到6%,而这其中又只有5.6%是通过旅行社过来的国内游客。该统计数据表明,散客化趋势在沈阳体现得非常充分。上述报告提出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沈阳正好迎合了这一趋势。
吴文学说,全域旅游理念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旅游竞争态势和竞争格局的大改变。“过去,旅游业的产业竞争是单个景点的竞争,全域旅游时代竞争格局将从单个景点竞争转向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竞争,吸引人们前往旅游的不一定是具体哪个景点,更多的是整个区域的吸引,这就为很多山多峰少的地区提供了巨大机遇,即使缺乏名山大山也没关系,城市可以发挥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不再单纯依靠单个景点竞争力。”
此外,沈阳还具备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作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沈阳是沟通关内外联系的咽喉。经过长期发展,这里形成了密集的航空、铁路、公路络,交通十分便利。特别是(北)京-沈(阳)客运专线开通后,沈阳就将进入北京2小时经济圈。“旅游业成为沈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已是天时地利人和。”吴文学说。
构建差异化体验新格局
“人们对旅游的认识观点众多、形式多样,但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寻找差异化的过程。”采访中,吴文学对《瞭望》周刊说,不管是休闲游还是观光游,人们外出旅游就是要发现跟自己日常生活不一样的东西。只有打造出充满差异化的旅游品牌,才能增强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才能真正迎接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在这方面,沈阳有足够丰富的资源。
本刊了解到,沈阳市首先对自身自然条件进行了新开发。一说到沈阳,很多人觉得这里的景色特点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所以过去几年里全市也曾大力推进过冰雪旅游,希望以此为龙头带动行业的发展。然而经过实践,沈阳发现搞冰雪旅游其实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冰期太短了,只过50天冰雪就开始融化了。这一现实给沈阳提了个醒,哈尔滨可以把冰雪旅游搞得闻名天下,长白山的冰雪旅游也可以搞得有声有色,但沈阳虽有北国之色,却难有冰封之期,不能盲目跟进。
不过,离开了“千里冰封”是不是说沈阳的气候就没有优势了?出生于南方的吴文学说,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描绘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南方不只下雨,到夏天的时候,就是28℃一般人都受不了,“气蒸云梦泽”的感觉很多人都有体会,并且这个时间会持续得相当长。而在沈阳,这里的夏天一般是从6月下旬才开始,夏季的平均气温才23℃,因此沈阳的旅游特色可以定位在“满韵清风,夏凉沈阳”
。其次,沈阳市发掘现有景区潜力,为进一步突出差异化发展打下基础。过去,沈阳的一些文化场所,最多的要花120元才能听到讲解员的讲解,价格大大高于门票钱,导致相当多的参观者舍不得花这个钱,这样使得本来可以通过讲解来传播文化、扩大影响的景点,变成了人们匆匆一过的场所。目前,沈阳市正在考虑实行逐步在一些景点提供免费讲解的办法,实现普惠化讲解,增强景点吸引力,满足“文、商、养、学、闲、情、奇”的现代旅游功能要素需求,并要识别不同的顾客对象,形成精准营销。
此外,沈阳市还全力打造“沈阳特色产品工程”,让沈阳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今年4月28日,位于沈阳故宫附近的沈阳特产城,上百种沈阳特产已经上架,正式开始面向游客。据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征集了236家企业的150余种近1000种规格特色产品,涵盖食品、保健品、粮油、蔬菜、瓜果、畜禽、文创等领域。接下来,这些商品将陆续走进全市的大型商超和连锁超市设立的“沈阳特产”专柜,方便消费者选购,并提供代购和邮购等服务。今后,旅游者想带点沈阳特产回家就方便多了,基本一站就能解决。外地游客选好心仪商品后,更可轻装离沈,由商家负责邮寄,或许人还没到家,沈阳特产就已经到了。
“沈阳特产城”是沈阳的第一家大型特产专卖店,在为消费者提供沈阳特产的同时,也将成为沈阳对外展示城市形象和企业产品的重要窗口。鹿鸣春、李连贵熏肉大饼、老边饺子馆、西塔大冷面……这些开在沈阳大街小巷、人们耳熟能详的饭店,如今都走进了特产城二楼的“沈阳老字号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老企业焕发出的生机。此外,沈阳机床、新松机器人、华晨汽车、东北制药集团等知名企业,也有了机会将产品在特产城集中展示出来。
吴文学说,在寻找差异化的过程中打造足够的差异化,实现的是沈阳对自身旅游资源的再认识和再开发,“它为全市拓展旅游业发展新思路、探索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新模式提供了重要平台。”(完)
:刘谨
文章内容转自新华社客户端,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沈阳市旅游委员会。 相关Tags:
宝宝发烧呕吐体检糖化血红蛋白咽喉疼咳嗽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