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旅游行业多起纠纷引发热议。从各大航司集体“断供”去哪儿,到“到机场发现机票无效”、“携程所购机票涉积分倒卖”,矛头看上去对准了携程和去哪儿等OTA,但很快这些OTA又纷纭撇清责任,直指自己平台上的供应商,称其捣乱,将加强治理。
1时间,业内集体唱衰中小票代,并纷纭用马云的“今天很残暴,明天更残暴,但后天很美好,绝大部份人死在明天晚上”这句话来形容他们的未来。表面上看似这1系列事件将止于此,但是背后的连锁反应才刚露出冰山1角……
中小代理之殇真因何在?
最近几年来,随着航空公司“提直降代”的销售转型,中小机票代理的盈利空间愈来愈小,部份代理为继续盈利想出了很多歪招儿,而OTA平台为了拉拢中小代理,常常“默许”这些行动。但如此“火中取栗”毕竟是1招险棋,终会露馅,而使游客的利益蒙受损失,出行体验大打折扣,自己也会被随之而来的声讨和抵制淹没。
诚然,这些中小票代的歪招儿使人恼火。但仔细分析其背后的缘由,不能不承认,大型资源商对票代这样1个中间层的过度挤压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缘由。只能说,为了自己能继续生存,部份中小票代不能不通过各种方法寻觅挣钱空间,包括搭上OTA把重心放在“卖更多票”上,而不是做好服务“经营回头客”。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去中间化进程不断推动的时期,也许中小票代就应是被淘汰的“落后产能”吧。但透过近期产生的1系列影响消费者利益的事件后,旅游行业需要重新审视1下,是不是应去中间化?
“去中间层”去掉的是甚么?
支持“去中间层”的理由很简单,去掉这些代理的中间环节,不但游客出行本钱更低,服务更直接,也许乱象也就没了,皆大欢乐。
但实际上,不管是航空公司还是OTA,中小代理仍然有着存在的价值。比如前段时间各大航司“断供”去哪儿事件之所以未造成严重后果,靠的就是中小代理的缓冲气力(中小代理仍可在去哪儿平台销售各大航机票,并未造成航空公司与去哪儿老死不相来往的不利局面),如果没有这些中小代理,OTA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客源战可能会致使“双亏”。
若将中间层的外延再放大1些,同为中间层的传统旅行社与中小票代都处在相同的命运窘境。最近几年来,在各家OTA疯狂的采取直销、补贴等让利方式推动“去中间层”的运动中,中小旅行社确切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倘若说通过直销的方式让游客体验到了更好的服务,那去中间化自然不在话下。但是事实是,许多游客在享遭到优惠价格的同时,却未必能取得优良的服务体验。这1点,从去年几大旅游高峰产生的各种旅游乱象投诉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由此,旅游行业应引发沉思,回归旅游服务本质,深耕细作。旅游产品毕竟是有灵魂的服务产品,而不是1种“机械化”产品,是需要人作为服务主体来提供的。而传统旅行社具有导游、领队、前台接待等资源,能更加直接地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因此,从优化游客服务体验角度来讲,单纯的去中间化牺牲服务主体明显是不明智的。
固然,“互联网+”的大势不可逆转,各行各业都不例外,旅游行业的传统中间层也需要与时俱进。那末,该如何让这些中间层群体能够在这样的趋势下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呢?国内长时间致力于帮助中小旅行社升级的欣欣旅游则走出了另外一条道路——肯定中间层的服务价值,且利用当前的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支持中间层,帮助他们进行改进升级,以取得“互联网+旅游”的发展红利。这可称为“保中间层”。
“保中间层”让在线旅游绽放“生态效益”
旅游是服务业中的1块大产业,产品主要是服务和体验。即便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旅游业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服务方式而机械化的存在。从长远来看,应是将互联网的优越特性与传统服务的品质价值有效的融会起来,相互补充,共谋发展。
在这个层面,欣欣旅游构建了1种互联网与传统旅游相融共生的模式——坚持不做业务,专注于搭建共成长、服务型平台,专心服务于传统旅游企业,帮助其向OTS(在线旅游服务)升级。
选择这样的模式,是基于对平台定位的认知。身为平台方,就好比是杆秤,要中立地去平衡两端。1端,帮助传统旅行社买通上游资源采购和分销引流链条;另外一端,把打分权交给游客,游客出行的费用先支付到平台,出游回来觉得满意以后,资金再流向旅行社,既保障游客的权益,也对旅行社构成了束缚力,以敦促更好的服务提供。另外,旅游顾问能否延续接客,也要看他的服务能否让游客满意。
几年的经营结果表明,欣欣旅游所构建的这条“保中间层”模式正显现出勃勃生机。平台从最初只有10几家会员到现在10万家会员,从每天几个咨询电话到如今的每天1万多通咨询电话,也足见消费者对欣欣旅游平台的高度认可……同时,依托于欣欣旅游支持的传统旅行社,也逐步实现了升级。
中间层究竟“当去”还是“当保”?其实判断的根据只有1个:能否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良的服务体验。这在任何1个行业也都是适用的检验标准。而就旅游行业的特性而言,也许,“保中间层”是更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