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线

首页 > > 科技网络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发布时间:2017-01-12 16:41:34

 A5交易A5任务SEO服务站长团购A5同盟

  距离校招面试全军覆没的李叫兽,仅仅过去3年多时间,就成长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第1梯队BAT的最年轻副总裁,他到底经历了甚么?有甚么值得我们学习鉴戒的呢?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李叫兽创业不到1年,其公司就被百度全资收购并出任百度副总裁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刷屏,给很多内容创业者打了1剂鸡血。

  但是也就在3年多前,还是大3的李叫兽还在武汉大学1个教室里,听着百度招聘的宣讲会,也在计划着自己进入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之路,不过现实很残暴的是,在以后的面试他被刷掉了。

  更残暴的是,这其实不是运气不好的偶然,他所参加的所有面试统统都被刷掉了,包括腾讯和1些咨询公司。那时的他挺愁闷的,对当时的企业招聘方法和主流思想在知乎某个答案上留下了1个单词F***。

  3年后1则出任百度副总裁的消息,却给这个残暴世界1个漂亮的回击,留下众人的惊愕和羡慕。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图为李叫兽团队

  距离校招面试全军覆没的李叫兽,仅仅过去3年多时间,就成长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第1梯队BAT的最年轻副总裁,他到底经历了甚么?有甚么值得我们学习鉴戒的呢?

  这篇文章,将详细带你了解这个年轻人背后的故事。

  特立独行的性情

  人们熟知的「李叫兽」本名叫李靖,之所以叫这个网名,是由于在大学里就叫这个名字了,从广告语这个角度来衡量,是比较跳的名字,其实能给人1种新锐或逆袭的感觉,不过他也承认,如果长时间来看单纯「李叫兽」这个品牌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

  1991年6月7日诞生在山东莱芜的他,从小成绩就很好,但其实不受老师的欢迎,由于他总是特立独行地做1些老师其实不喜欢的事情。

  比如,在他小学4年级的时候,有个命题作文叫《老师我想跟你说_________》,1般这样的作文,同学们都会写“晚上10点途经老师的窗前,老师还在批改作业”之类的内容。

  只有李靖1个人写的不1样,他人都在夸奖和感谢老师,而他写了1篇《老师我想对你说你应当给我做个好榜样》。

  作文里面批评了老师用教室的电给自己手机充电,说这实际上是公权私用的不好的现象,而学生们是这么小的小学生,老师你不应当给我们建立这样不好的榜样;老师你不应当左袒学习好的同学;老师你不应当过量的体罚学生……逐一列出了老师的种种罪状,而且全部都讲了缘由,这类「叫真」和「勇气」为他赢得了老师的1顿痛骂。

  也就是从小这类不轻易附和他人的性情,使得他善于独立思考周围的世界,在高中就培养了自己对商业世界强烈的兴趣,并选择了家人和班主任都强烈反对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崇尚理工科这样所谓「实用专业」的压力下,最后他成为当时班上唯逐一个报商科专业的。

  战略思考

  见过他的创业者或投资人,对李靖的评价基本上都会认为其战略思考能力不错,这也是他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

  战略的1个关键能力,就是判断选择的能力,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有能力做出长远的最优选择。

  「战略的第1步就是放弃」

  这是李叫兽从很多战略理论上看到最多的1句话。选择的背面是放弃,选择了A,常常就意味着你不能选择B、C、D。

  放弃是痛苦的,而做出试图统筹各方利益的选择是更容易的,但这意味着资源和精力的分散,终究难以集中突破构成优势。

  在他研1的时候,收到了1家公司年薪300万的Offer,这对1个没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来讲,是很有诱惑力的,但他花了5分钟就谢绝掉了。

  由于他从战略的角度思考,在这个工作上可能没法发挥自己的最大竞争优势。

  这两年李靖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成功地做成了1个营销领域知名的自媒体,这也是他认真战略思考后的成果。

  他发现成功的人要成功,必须要有人脉,而他自己的人脉能力很1般,由于他其实不是1个很擅于社交的人。

  因而他分析,获得人脉有两种方式:

  不断地跟人交换,建立情感联系

  通过知识或能力的吸引,让他人想要认识我

  第1种方式,是他所不善于的短板,要弥补短板是1件很痛苦的事情。在战略上,有1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取长补短」,而第2种方式他有1些潜伏能发挥的优势。

  因而,他开始做自媒体,写大量有深度的商业分析文章,放弃无意义的社交,专注于在知识领域的创造,让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延续放大,乃至成为他人没法企及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第1种方式建立人脉的方式,是很快有天花板瓶颈的,每增加多1个情感联系,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本钱,而1个人最多能和20个人建立深度的联系,和200人建立较熟习的关系,再往上就很难再突破了。

  而通过传播知识建立个人品牌的策略,是1个在复制上没有本钱的方式。更多人看文章其实不会增加他的时间本钱,终究成果是取得的人脉,远超那些社交能力比他强的人。

  这就是1种善于思考战略,并从中取得好处的体现。

  战略实践

  李靖从小就很善于应用策略,在初中时他其实不是班上身体条件最好的,但却是班上打架最利害的人。

  这其中的缘由是由于他专门针对打架做了研究,从街边买了很多格斗、擒拿之类的书,回家以后认真研究,并把战术要点反复操练以后,真的发现,几近没有1个同学能打得过他。

  后来他和那些打架比较利害的同学聊过后,发现这些同学根本没有研究过如何打架会赢,有的是靠天生的悟性,有的只是靠着身强体壮而已。

  这让他第1次通过战略思考获得了成功,也加深了他的信心:研究方法和策略,能够让自己更加成功。

  在选择保研的时候,他也通过应用策略,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他分析了当时的情势:

  竞争很剧烈,而且清华的每一个专业方向,只招收1个学生,报的人越多竞争也就越剧烈。

  几近所有的学生采取的策略都是相同的: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不让他人知道自己报的是甚么方向。

  他发现,隐瞒意图的做法实际上是无效的,由于没有带来任何有效的战略优势。

  因而他做了1个和所有人都不同的策略——很早地高调宣布自己选择了营销方向,并摆出各种志在必得的姿态。

  这致使的结果是大家都意想到,如果和李靖选择1样的方向,会给自己带来肯定的竞争,而选择其他方向则不1定。

  所以终究的结果的是,没有任何1个同学和他报了一样的方向,让他顺利被清华营销专业录取研究生。

  刻意练习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本身其实不具有足够的优势,几近所有的知识都能够被搜索到。而取得了知识和掌握能力之间,还隔着非常非常远。

  举个例子,略微懂点商业的人都知道「要站在用户视角看问题」,这成了很多人看起来的1句「正确的空话」。

  但在真实的商业社会中,各种各样没有站在用户角度看问题的产品、设计、运营、营销比比皆是,是他们不知道「用户视角」这个知识吗?

  不是的,缺少的实际上是「用户视角」这个能力。

  而这类能力的构成,其实不是通过简单的浏览就可以取得的,而需要大量的练习,不断地纠正自己天生的「自我视角」。

  由于要改变大脑很自然的思惟进程,这个转变进程是极为痛苦的、漫长的。不逼自己离开舒适区,是没法构成这样的能力的。

  不过正由于这样的能力不容易构成,所以刻意练习后产生的结果,也就足以甩开很多普通人。

  李叫兽在很早就意想到做了这1点,并进行了很多的刻意练习,比如在他大2学习完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以后,他会要求自己应用书中方法去实践。

  这类实践看起来会显得自己很傻,他人5分钟就能够发出去的会议通知,他会刻意练习金字塔原理进行逻辑化表达,终究花了1两个小时。

  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何1件这么简单的事情,他要花比他人多那末多的时间,但这却帮助了他现在能够以远超凡人的速度, 清晰化逻辑化表达复杂的观点,这些点通过他的文章也应当能够看得出来。

  除训练这类清晰表达的能力,我们会看到他也通过刻意练习强化了很多常人未能掌握的能力,如:思考能力、战略决策、浏览能力、写作能力、构建模型能力、类比能力、信息搜集、设计思惟、数据分析能力、用户视角能力……

  当周围人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的时候,他掌握的这些能力的组合,构成了他极大的竞争优势,在很多方面迅速超过了他人。

  所以虽然他工作时间不长,但很多读者会觉得,他的文章深度和营销洞察超过了很多市面上的营销人。

  《自控力》1书中描写了,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自控力是来自大脑前额皮质区域,这个区域直接决定了自控力的强弱,它的特性和肌肉非常像,会随着刻意使用愈来愈强的。

  换句话说,「通过自控力克服刻意练习中的痛苦,会延续增加其自控力,使得其在以后又能进行更持久的刻意练习」。尝试刻意练习成功过的人,除能力提升本身的好处以外,还会带来后续延续的竞争优势。

  从理论上来讲,看这篇文章本身其实不能带来能力的改变和提升,也不能帮助你成为李叫兽,能力的构成1定是需要经过刻意练习的。

  善于写作

  如果去细看李叫兽的文章,会发现没有多好的辞藻和文笔,乃至常常会看到很多错别字,但为何在业界造成了这么大的影响力?

  不能不承认,李叫兽的文章不但很有深度,而且浏览起来很轻松,对很多经典理论的论述和演绎做得非常好,这是很多同行所做不到的。

  我觉得这恰正是1种营销实力的体现,由于充分理解消费者的心智和思考模式,并将其用在了文章的写作中。

  他很清楚地知道,人们对理解复杂信息的困难,所以很善于应用视觉化、类比、建模型、视角转变、举案例等方法,将复杂难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

  比如,为了让大家理解,为何人们容易站在自己的用户视角,他用了这个「AB点理论模型」:

  首先论述了所有的文案都是为了把用户从A点带到B点。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而很多文案的毛病就在于不了解用户的A点,头脑中却只想着自己要到达的B点。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用户对1个产品的认知常常经历了这样的顺序:先是不了解产品,然后对产品建立了解,最后才产生心动。

  而我们写文案的时候,常常假定用户已掌握了1些我们掌握的信息,认为用户的A点,也能够很容易地到达B点,但大部份情况下,这都变成了1种自嗨。

  除具体的理论诠释上,他的行动风格也非常有吸引力。

  在碎片化浏览时期,文章很长本来是微信文章的劣势,但他通过创造缺口、顺应疑问、制造启发感等技能,让全部浏览进程,像是看小说1样,全程被1个个问题与答案吸引着。

  这和营销文案是1样的,其实不是要向读者夸耀自己的「文字功底」多好,而是要用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清晰奇妙地启发着读者。

  固然在这些写作技能下面,所转达出来的深入思想和视察,才是真正让人有启发的关键。

  深入1步思考

  能够有很深的洞见,这得益于他平常习惯深入思考的习惯,对1些生活里的现象,都会让他在很长时间里堕入思考,并在弄懂了以后,应用到实践中。

  有次他走入了1家便宜的盖浇饭餐厅,见到了这类菜单: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同行的朋友对这样1个菜单都些不舒服的感觉,1会让老板推荐了几个菜以后开始吃了起来,也就忘记了刚刚「不舒服」的选择进程。

  但他却没法容忍这类模糊的感觉,希望探究1下背后的道理。

  过了1段时间后,突然想起来1个心理学实验,找2组消费者提供试吃和折扣,不同的是两组消费者眼前摆放的果酱种类不同。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结果发现,A组中有30%的人终究购买了果酱,而B组中只有3%的人购买——都说选择多是好事,会更自由,但过量的选择让B组消费者在比较的进程中心疲力竭,终究放弃了购买。

  在心理学上,这类现象叫做「决策瘫痪」,指选择过量的情况下,人会由于对照选项耗费的过量精力而直接放弃做决策。

  这不就是家餐厅菜单的问题吗?老板自己觉得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么多选择反而过量耗费了消费者的脑力,终究下降了所有选项的吸引力。

  而且,不单单止步于对这个事件的思考,还会进1步联想,还有甚么事件和这个是类似的?

  比如肯德基为了方便选择,菜单只有20多道菜,乃至还推出了套餐来简化选择。

  再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愈来愈喜欢“单品爆款”而不是“机海战术”。

  这就比很多人粗浅而过的思考前进了很多,了解了以后要真正利用于实践,才会发挥作用。

  在清华的1次募捐的时候,本来的文案是:「有1个XXX公益项目,请支持1下,捐1些钱吧,多少都行!」

  但这类捐多少都行会造成「决策瘫痪」,在犹豫以后就不会再继续捐钱了,因而文案就改成「捐10块钱吧,帮帮这些孩子」,结果募捐的数量大幅上涨。

  你看,就是这样1个简单的生活现象,被他如此深入的思考,找到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并终究利用在生活中。

  用他的话说是: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现象和模糊性。在他们看来,世界已变得如此熟习,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见怪不怪了。

  但是我却没法容忍这类模糊性和1知半解。

  1般人只能感觉这个文案「不好」、「没感觉」,而李叫兽能够条分缕析地拆解开,告知你究竟是哪里不好,怎样可以变得更好。

  所以,一样是每天都在工作学习,他的进步速度就比他人快很多,也能够看到很多1般人都看不到的角度。

  成功不是一挥而就的

  犹如李叫兽在职场上,第1次面试的不顺利,善于思考和写作的他,在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也其实不是很顺利。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李叫兽公众号初期的风格

  在2014年1月有了做自媒体的想法,3月份开始正式启动,但不久就由于「毅力」不够而已失败告终。

  5月份的重新启动,把此事设为「不能不做的计划」,然后就开始了比较稳定的更新。

  在接下来的3个时间里,虽然每周更新1篇原创文章,但粉丝也就只有600多个。

  这期间还做了1些线下的公然课,找场地去讲课,还遇到没有听众来,在花时间做成视频剪辑,有1些朋友还告知他「做知识分享完全没成心思」,这期间也1直没有收到正反馈,乃至开始怀疑,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当时有些青涩的李叫兽在讲公然课

  直到年底,第1篇开始爆发的文章是《月薪3000和月薪30000的文案有甚么不同》,刷爆了营销界,开启了真实的快速增粉阶段,而这当中已过去了快1年。

  更讽刺的是,这篇火爆的文章标题,还是由网友帮他改的,原标题本身并没有直接引发刷屏。

  不过,后续的发展超越了所有人的预感,多篇文章延续爆发,很快他收到了非常多的Offer,其中就有周鸿祎给他发出了邀约,请他为360提供1些咨询。

  不追热门,每周1篇

  自媒体有这样1句话,「热门是自媒体的春药」,每当有重大热门事件出现的时候,公号狗就精神抖擞地开始猛追热门。

  客观来说,重新媒体运营的角度来讲,追热门确切是1个很重要的技能,由于热门所带来的关注和传播,会数倍地提高一样质量的文章浏览数。

  比如王宝强离婚事件,创造了微信上1000篇10万+的文章,很多写此话题的公众号取得了高于昔日10倍以上的浏览量,关爱8卦成长协会,由于1篇文章就涨粉30万。

  所以追热门对很多公众号来讲,都是必做的重要工作。

  不过,为何李叫兽的公众号文章,就像1个准点的列车1样,从不由于热门的出现而变动呢?

  我想着这也肯定是其深入战略思考的决定,我料想可能有以下几个缘由:

  ● 追热门深度不足:追热门要求时间很短内写完发出,这和李叫兽所提倡的深度思考是有冲突的,1旦发出去的内容深度不够,会破坏以往的专业形象。

  ● 稳定用户预期:希望构成稳定的用户预期和用户习惯,每周1发预告,每周2发文章已延续了近2年,保持这类心智的稳定预期很重要。

  ● 战略协同:战略上有个很重要的元素,是要根据指点方针做出1系列联贯性活动,看似分开的每周文章,背后实际上是有体系地在传递营销知识,不同的文章之间会起到1定的协同性。更重要的是,关注热门会破坏对核心问题的聚焦。

  在1片浮躁浮夸的营销领域,这样1个不接广告、不发软文、不追热门、只原创不转载、超级长文、不卖萌不弄笑、不黄不污、不引诱转发、坚持1人主笔的自媒体,也算得上是1股清流了。

  人红是非多

  在李叫兽火了以后,很多人都对此嗤之以鼻,有的人说他是「理论派」,有的人说他只是拼凑了1些理论的观点,在昨天他担负百度副总裁以后,更是有很多人对他嗤之以鼻。

  连知名大V冯大辉也说他是个「没做过营销实战,做做书摘的所谓自媒体」。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也有很多人对他给南孚电池的文案方案提出了很多质疑,觉得并没有很好的符合定位,也没有突出糖果装的特点,最后销量并没有巨大的突破。

  也确切,从理论到真正实操的距离还是很大的,从局外人的角度去发问题和总结规律是更容易的,而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策略,并交由甲方履行到位产生效果,是很不容易的。

  我无意为其辩解,谁也不能保证他进了百度就可以做出成果。

  但我想说,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是好的,李叫兽的有些文章中也确切有1些缺点,不过若是真要喷,更希望是能针对性地指出具体的理论不足,而不只是直观上觉得他这么年轻没有经验难担大任就开始喷,这或许只是为自己的妒忌心找了1个宣泄而已。而多年后,这些乱喷的人只能被他人甩得愈来愈远。

  

李叫兽25岁成为百度副总裁 凭什么?

  李叫兽的1次线下活动

  认真深入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加速自己的进步,岂不是更好吗?

  后记

  李叫兽真的很年轻,对这样比我小,又有很多方面比我优秀的年轻人,总是给我强大的刺激。最近看到那个估值10几亿美金的OFO开创人和李叫兽1样,也只有25岁,也是今年才毕业。

  这都在提示我,年轻人的时期来了,我过去成长和应对竞争的策略必须要调剂了。

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