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线

首页 > > 科技网络

创业的四大关口:熬不下去就是死!

发布时间:2017-03-02 01:39:00

  在商业丛林里,创业犹如1场探访未知的冒险,行走在随时会裂开的地面,这是1场捆绑命运的赌博。

  资本流向让创业成为新时期的关键词,但在过去1年里,所有创业者也都经历了1回资本市场的过山车。

  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攀至5178点,以后开始狂跌。数据显示,6月15日至8月26日,52个交易日内,沪指狂跌40.31%,深成指下跌45.30%,中小板下跌44.35%,创业板下跌51.53%,A股总市值蒸发超30万亿元。

  恐惧和警报迅速蔓延至1级市场。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IT桔子公司库里共有989家公司处于“关闭”状态,占到了整体的4.5%,比2014年新增83家公司。平均存活时长为32个月,电子商务、本地生活、SNS社交网络、文化文娱体育成了死亡重灾区。

  瓜子2手车直卖网董事长杨浩涌打了个比方,他现在做的工作,就像是给飞行状态的飞机换引擎。而58到家CEO陈小华说,“熬这个字,合适O2O市场99%的企业,所有人都在熬。”

  这不是给创业者们泼冷水,也不是为了抓人眼球而夸大其词。政策走向、商业模式、团队搭建、市场角力……太多的门坎需要逾越,太多的决定需要面对,没有1种“熬”的乐观心态,公司可能随时会倒下。

  熬,其实不是停下脚步徘徊不前,也不是面对未知束手无策。熬,更像是低谷时期的哑忍和准备,爆发之前的酝酿和筹谋。

  在2016年第106届未来之星的评选进程中,我们采访了几10位创业者和投资人,他们或是所在行业的独角兽,或在细分市场上筑起了1道高不可攀的竞争壁垒。但他们最有价值的财富,不是创业英雄的光环,而是他们在熬过1个又1个关口时经历的磨难与练就的智慧。

  关口1:政策判断

  政策常常成为最好的创业温床。

  表面看,“双创”浪潮如火如荼,但政策是1个系统,盘根错节,很多地方对创业的支持还停留在口号上。对创业者来讲,政策支持就意味着商机,抢先1步便可能赢得市场。但事实并不是总是如此和谐。当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格局造成冲击之时,监管政策的变化和调剂,对创业者就是1把双刃剑。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互联网+被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也让拥抱互联网成为传统行业不谋而合的姿式。梦想燃烧的创业者将传统行业视为待开垦的处女地,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创业新面孔让人眼花缭乱。但新状态也相继而至。

  这半年,1呼医生董事长兼CEO马海平的状态不好,接受采访当天,他口内生疮,后背直冒虚汗。1呼医生因预约挂号业务被贴上了“网络号贩子”的标签,撞到了政策严打的枪口上。业务量萎缩、团队斗志受挫,马海平的情绪也触底了。思量再3后,他从政策中又发现了新机会——国家正提倡医师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体系,愈来愈多的公立医院专家医师在私立医院执业。通过与私立医院展开合作,1呼医生的流量恢复到了春节前的1半。

  贝瑞和康CEO周朝星也许多少可以理解马海平的煎熬,两年前他的公司也因政策的变化而发展搁浅。

  2014年2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干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规定所有基因检测技术、仪器等均需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并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方可利用。对包括贝瑞和康在内的相干企业来讲,无异是1个晴天霹雳。好在,很快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展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利用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首次批准基因测序产品3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创业者选择的市场缝隙,监管政策常常还不健全,乃至常常需要通过创新去突破监管的壁垒。这是市场的机遇,也多是1个巨大的坑。监管政策有任何风吹草动,对创业者都可能意味着灭顶之灾。选择规范起跑,既考验创业者的政策判断力,也是进入商业丛林的第1课。

  关口2:模式选择

  商业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创业者走甚么样的路、能走多远,可谓1念生死。

  企业级服务已成为新风口,这将是1个万亿级市场。数据显示,2015年前3季度国内取得融资的To B企业就超过200家,超过2014年全年融资项目数。而C端则是海量用户、高频的代名词,当用户已被智能手机高度武装以后,引爆市场仿佛是分分钟的事。

  但对创业者而言,凭仗风口和想象中的用户来决定商业模式,显得过于草率和盲目。实际上,在To B还是To C的10字路口,很多创业者都曾犹豫过。这取决于创业者本身的优势与短板、投资人的态度、和行业其他玩家怎样出招。

  2014年6月,达达上线,蒯佳祺与投资人出现了严重分歧,鉴于淘宝、eBay等平台的榜样气力,投资人偏向于C2C,蒯佳祺坚持B2B。蒯佳祺的坚持让达达成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巨头背后的蚂蚁雄兵。

  虽然弄定了投资人,但合作火伴的动作却让蒯佳祺堕入了被动。O2O平台纷纭自建物流,这让1直以中立面目示人的达达很是为难。

  去年10月,达达推出了自己的外卖平台派乐趣,加入外卖平台混战。这意味着主要针对B真个达达开始了大范围的To C业务。达达官网数据显示,派乐趣所有定单由达达完成配送,日单量超过120万单。11月初,达达即完成了由DST和红杉资本领投的D轮3亿美元融资。这1变化,让百度、美团、饿了么等盟友反转立场,封杀达达。也许,这也促进了今年4月京东到家与达达的合并。

  创业不能1条道走到黑。没有1家公司,在创建之初就具有完善的商业模式。成功以后回头看,核心产品与动身时相比常常已面目全非。调剂商业模式,是创业路上难以躲过的坑。1路煎熬,每次模式调剂,考验的都是创业者的决断和智慧。

  关口3:速度考验

  移动互联网加速了创业的节奏,紧缩了市场验证和用户积累的时间,但对创业者来讲,要跟上公司发展和团队扩大的节奏,却不是那末容易。

  Keep开创人兼CEO王宁感同身受,并且1直注意不让自己或团队成为限制公司发展的短板。公司初创团队只有4人,目前到达100多人。20人到50、60人那段时间,王宁压力很大,乃至心底充满恐惧。他如此描写自己的心情,“你是在1个乡村小路上飞奔的3轮车,突然到了城镇公路,能不能继续跑,要不要换车,挑战是很大的。”

  最近,58到家CEO陈小华也意想到这类恐惧。5月的1天,他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堕入寻思,以后有所顿悟。在他看来,组织文化建设听起来很虚,其实很实,决定着公司的未来和寿命,接下来他将更多关注公司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将公司文化从墙上撤下来,要挂在心里。

  增长过快会带来焦灼感,但如果速度缓慢,创业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要面临严峻考验。选择1路狂飙,还是依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是1个两难的选择。

  2012年6月,小猪短租成立,以美国房屋同享公司Airbnb为模板,试图在房东与房客间搭建1个平台。市场爆发的到来,比开创人陈驰预期的要慢很多,以致于焦虑至极的他常常爆粗口。

  用户积累和市场扩大是1把双刃剑,发展太慢,极可能被市场淘汰,但急速飙车非常容易失控,短时间内公司迅速变大,团队怎样带、节奏如何把控,也是不小的挑战。

  关口4:金钱战争

  2015年的O2O大战中,1大波公司由于失血而倒下。烧钱做流量是O2O创业公司最容易陷进去的坑。如果没有BAT这样的大平台成为流量入口,烧钱引流便是最简单粗鲁的解决方式。不过,大多数O2O公司的资金储备其实不能支持到曙光来临的那1天。

  愉悦资本开创及履行合伙人刘2海直言,O2O让大家很受伤。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姜皓天则庆幸,去年没有投资O2O项目,没有掉进坑。

  相比之下,58到家已相当荣幸。去年10月,58到家完成3亿美金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全球投资巨头KKR和平安创投,估值超10亿美元。但陈小华坦承,58到家的融资“也是焦虑的”,由于这是1个有3家(阿里巴巴、平安和腾讯)万亿级投资方共同参与的投资。投资协议78月间已签署,但最后交割对外发布推延到了10月12日,每次推延背后都有股东间的3方博弈条款。

  陈小华感觉本次融资就像当年58同城上市1般,“不到最后1刻,你永久不知道会产生甚么。”

  当O2O成为投资人眼里的死亡多发地带时,创业者已发现了令他们热血沸腾的新大陆——人工智能、文化体育、视频直播……跟当年的O2O1样,新风口上的创业公司迅速积累了范围庞大的用户,赢得了资本的重磅筹马。但要将巨大的冲击力转变成可延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平衡好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的节奏,“熬”还是1门值得研究的学问。

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