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不是发现孩子们会在家长不知情的状态下,表现出对环境或事物的莫名恐惧:1位4岁小朋友,妈妈买好木偶戏的演出票,谁知,刚开演,孩子就哇哇大哭,吵着要出去,说惧怕;1个5岁的男孩子,不敢1个人睡觉,并且怕黑。1位12岁的孩子,恐高。
在上周CCTV少儿频道《最野假期》节目中,8位6到12岁的孩子就面临了1次重大考验,他们要登上海拔4800米的无人区,寻觅藏羚羊的踪影,这些孩子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内心会产生恐惧吗?
我们看到节目中,8个孩子在进入可可西里之前,他们需要体检,看看身体是不是合格。果然,体检结果出来后,卢庆福源和杨沛锦不合格,这两个孩子相当失落,特别是沛锦,虽然强忍了眼泪,最后还是抑制不住地痛哭。而宣布6岁的晖晖的体检结果,1切指标正常,可以上可可西里,可是......
可是晖晖却主动说放弃登顶的机会,沛锦在1旁劝他“我好想上去,但体检不合格;你身体合格干嘛放弃,把机会换给我多好!”晖晖不为所动,并事前铺垫说:“我去过喜马拉雅山,上过海拔6000米的地方,还去过珠穆拉玛峰。都上过更高的地方了,这次就不去了。”
我作为心理专家找他聊时,他说,“我身体不好,惧怕缺氧,而且我的眼睛还有结膜炎呢!”边说边眨巴眼睛。我们知道他的内心对登顶有可能产生的未知风险存在担心与惧怕,但此时尊重孩子的感受及选择更加重要,晖晖留在格尔木跟福源和沛锦完成其它任务。
孩子为何会惧怕、恐惧
作为家长,要想真的帮到孩子,需重新看到恐惧。恐惧是1种人类独有的进化而来的情绪。为了生存,我们的先人尝试过各种危险,这些危险就被留在了集体无意识中,比如高崖、深水、蛇及猛兽;对危及个体生命的潜伏危险,恐惧有助于个体集中注意力,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所以恐惧有时真的会帮到我们。
还有些担心和惧怕,是源于个体或他人的经验,比如小时候听鬼故事受过惊吓,会怕黑;有过溺水的经验,从此恐水等等。所以,每一个惧怕的瞬间、每次恐惧的情绪都是值得被理解与尊重的。
曾听到这样1个故事,单亲妈妈带着16岁的儿子去蹦极,上塔台后穿好保护绳索,孩子惧怕到不行,告知妈妈他不想跳,妈妈竟然激动地训斥孩子,"你胆子这么小,将来怎样保护妈妈?!”
不同的父母面对孩子因恐惧、惧怕、胆小而却步乃至哭闹时,有的会表示不理解,对孩子说“多简单的事儿呀,这有甚么好怕的?”,有的会惧怕孩子哭闹而迅速带孩子离开所处的环境、有的逼迫孩子去行动、有的会批评叱骂孩子,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动,到底如何做才能真的帮到孩子呢?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方法
1、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因惧怕、恐惧而情绪激动乃至哭泣时,请接纳并允许孩子情绪上的宣泄。如果孩子哭泣,请允许他哭1会儿,给予拥抱或爱抚,看着他们的眼睛共情“惧怕,是吗?”孩子多半会回应而说出具体的恐惧点。
2、别拿成人的评判标准要求孩子
或许仅仅是逾越1条小水沟,大人半个步子就迈过去,孩子个矮腿短,他就有理由惧怕掉到水里而止步等待。
3、不要强化孩子的弱点
当父母感到自己的孩子胆子小、过度自我保护时,更不能从言语上反复批评、强调“你就是胆子小!”这样贴标签,更会强化孩子的劣势;更不能当众指责“你看谁谁,就是比你胆子大、英勇、动作调和”,反复比较会让孩子更自卑、自暴自弃从而丧失克服困难的动力!
4、按部就班消除孩子的恐惧
拿《最野假期》里晖晖在巴音布鲁克骑马为例,开始晖晖谢绝上马,说自己太重,上不去。全组队员和主持人想了各种办法帮他上马,等他上马后,当地的阿音格哥哥坐在他身后保护他,让他肯定自己不会摔下。接着主持人黄炜哥哥给他选择权“你是选择现在下马?还是让马走几步?”晖晖特别放心肠说“挑战1下自己,再多走几步。”当他肯定了本身安全,又感到乐趣时,就会有挑战自我、克服恐惧的动力。最后晖晖骑了好几圈而不肯下马,既体验了骑马带给他的快乐,又取得了克服自己恐惧的成绩感。
5、对细致敏感,自我保护欲较强的孩子,选择恰当传递信息
比如1位医生的孩子,本来特别想学习游泳,听了妈妈讲了抢救溺水患者失败的经历后,不再敢学习游泳了。随着对晖晖的更多了解,知道晖晖在妈妈的影响下,也特别爱看养生及分享医学知识的节目,能说出很多疾病及人体器官的名称。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或许这1因素也会使小晖晖对身体可能出现的未知风险产生比同龄孩子更多的担心。
6、对固执、强烈又不明缘由的恐惧
如果家长朋友确切不知道孩子因何而惧怕恐惧,并且恐惧程度已到达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最好带孩子咨询专业人士。
帮孩子克服恐惧,不是1时1刻的事情,不可急于求成,需要清楚缘由、有的放矢、按部就班帮助孩子。随着孩子对自己身体素质的自信、平衡感的提高、情绪管理力的提升,克服恐惧的能力也会愈来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