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在线

首页 > > 教育培训

技术给教育带来什么:改变线性故事,重塑新故事

发布时间:2017-09-14 14:18:44

记得有位记者问凯文凯利,“你觉得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甚么?”凯文凯利沉默了1会儿,简洁地说道:“改变的精神。”

屏幕快照 2016-11-22 下午2.26.09.jpg

凯文凯利——科技趋势视察者

我们常说科技是第1生产力。而对教育来讲,发现和激起每个人的潜能,即是自我毕生发展的需求,也是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实际上,现今的班级授课制和学校教育体系都是工业革命后构成的教育体系。这类教育体系采取1种流程化、线性、大范围地培养人材的方式,满足了工业革命后社会建设的需求,满足了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水平的工人投入生产线,进行大范围流水线生产的需求。

屏幕快照 2016-11-22 下午2.27.25.jpg

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工业革命早期,亨利•福特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每次只需要1双手,来的却是1个人。”

屏幕快照 2016-11-22 下午2.28.07.jpg

因此,长时间关注教育改革的Ken Robinson在他的书中写到,虽然我们正在做很多改变,但是现在的教育体系还是过量地延续了工业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这致使我们照旧非常迷恋线性的成长故事。不同国家有不同描写的版本,但是大致如此。

“1个人,需要好好读书,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然后考取1个好成绩,上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得到1个好的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个线性的故事非常容易让人们忘记教育的目的,而只关注帮助学生们顺利到达下1站。匹配这个线性故事的背后就是另外1条主流的线性框架,几近所有国家都是如此。国家或州制定共同课程标准——编制与采取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考试评价。

这类趋势致使了这样1种结论:大学开始于幼儿园!乃至很多人觉得这是正确的。这固然是毛病的,幼儿园开始于幼儿园!大学开始于大学。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历程,并不是为了合格进阶到下1个阶段。人生是饱满的,而不是被切割开来的台阶,我们不是需要被加工的标准零件的组装,我们是充满生命的有机体。

屏幕快照 2016-11-22 下午2.29.23.jpg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工业革命带来了现有的教育线性故事,那末新的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是不是正在致使新的教育趋势呢?我们又能为新的转变做些甚么呢?

技术已为转变铺垫,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上面那个线性故事的结局正在变化。大量上了好大学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其实不能找到好工作,乃至失业了。这是1个全球现象。

是的,新的趋势正在产生,不过它急需更强有力的创新。就像工业产生污染,大到停不下来的时候,产生雾霾1样;教育的“雾霾”一样不轻。就像我们需要找到新的产能方式1样,这样的产能方式并不是那末容易发现,教育也需要更进1步发掘人的潜能。

线性故事的过失很容易让我们反思全部链条的每个环节,乃至容易出现逐1让步责任。大学说中小学抹杀兴趣和学习动力;中小学说大学课程脱离社会需求,培养不出合格人材。这样相互责怪意义不大,需要重塑的是全部结构。

屏幕快照 2016-11-22 下午2.31.19.jpg

我们的教育体系需要重塑另外一个故事。那是1个关于每个人能够通过教育学习不断寻觅自己的兴趣与热忱,发展自己的潜能与创造力。而这些兴趣与热忱不被冷眼看待,不被辨别主课与次课,不被偏见看成需要与不需要。每个人能够找到更多的支持与发展路径去实现自己的酷爱。

这不是1个线性的故事,不是为了到达下1个阶段而完成这个阶段;这是1个关于每个人都去认识自己,寻得优势,发展自我的故事。

去做你感兴趣的事情,3个小时就像5分钟1样1下子就过去。去专注你喜欢的事情,遇到困难与瓶颈努力克服,你才会真正具有学习方法和逐渐产生该领域的创造力。这也将重塑我们的诸多学习理论。我们1直相信,投入的时间和学习的产出是1种线性的正比关系。但是,如今我们更多地发现,还有其他关系,比如指数关系,幂数关系。

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全部体系的希望过量地寄托于偶然性上,回到过去的家庭教育、私塾教育或典型的师徒制,而是要为新的故事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路径。

早在1967年,Alfred North Whitehead写的《教育的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 and Other Essays)中就已描写了这样1个见解:教育改革的重要条件是——学校作为1个独立的单位,应有经过批准的课程,而这些课程是由本校教师根据学校学生本身的需要而设计制定的。假设我们不能保证这点,我们不过是从1种情势主义堕入另外一种情势主义,从1团陈腐呆滞的思想堕入另外一团一样没有生命的思想中。

改变线性故事的主阵地照旧在学校,学校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它不是课程标准,教材和评价实行中的1个极其被动的组织环节,而是1个“为了学生”能够按需创建课程,营建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的主阵地。这个主阵地不被解放,另外一阵地会影响这个阵地的地位。

另外一个阵地是网络空间中的知识社群。这个阵地的优势在于能够逾越更大的时空界限,调用更多的技术手段,为学习者的需求创造新的学习场所。从2011年开始MOOC(大范围开放课程)在全球范围了,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更多丰富多彩的课程,乃至通过1阶段的学习,取得学业证书。但是,随后不久,MOOC的热度正在降落,大量课程无人问津。

屏幕快照 2016-11-22 下午2.33.18.jpg

从2010年到2016年,MOOC的搜索频次

屏幕快照 2016-11-22 下午2.35.23.jpg

全球搜索MOOC词频的区域(来自Google趋势分析)

但是,我们必须意想到,这个阵地并没有褪去,而是1次又1次地转化。在网络阵地中真正突起的不是组织,而是个人。MOOC这个名词可以被取而代之,但是更多人通过网络分享知识,组成社群,正在让更多人具有更多学习通道。

学业的证书认证正在转化成基于个人或新型组织信任颁布的勋章,具有勋章不但表明达成了某项技能,更意味着你和1群一样酷爱这个领域这个技能的人共同学习工作了1段时间,你也正在进入这个圈层。另外1方面,为知识服务付费正在成为1种新的趋势,这是知识社群进1步发展的经济基础。

网络空间中的知识社群阵地当前的最大瓶颈在于,能否从“认知升级”逐渐提升到“关系重组”!就好像当我们看到1个很好的视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上收获很大,但是如何更进1步地与老师或同伴建立更长时间的关系呢?如何进入到他们的工作创新群组当中呢?如果可以,这个阵地将产生更多非线性的成长故事。

不管是学校主阵地还是网络空间阵地,最为辣手的并不是谁最早成为主流,而是二者需要直面机遇与挑战,而不是继续跳入到过往的线性故事当中。即使阵地的主体都还还没有书写新的故事,但是每个人也能够开始撰写你的新篇章。

试想亨利•福特来到这样1个崭新的时期,也许会说:“每次需要1个人,来的却是1双手。”

本文转载自教育技术,作者杨晓哲,经作者授权转载。

精彩图片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1998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