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该不该买?赴港投保隐藏利益链
发布时间:2017-01-12 17:45:26
近日,《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今年8月31日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内地客户赴香港投保保费到达301亿港元,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而在2010年这1数据仅为44亿港元,5年多来,内地保单占比爬升5倍。不过,由于来自保监会、银联等有关部门出台了1些“应对措施”,不断出手规范市场,媒体舆论也在延续关注赴港购保的利与弊,这令很多投资者1直都很纠结,现在到底应不应当去香港买保险? 另外,还有报导称,赴港投保其实还隐藏了1条惊人的利益链,1条由香港的银行、内地第3方财富管理公司、经纪人和保险公司共同组成的利益链,实现了百万乃至千万美元资产从内地来到香港,从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的财富通路。
内地客户热中重疾险和储蓄险
据香港富达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林永久向记者介绍,内地客户赴港投保偏向近几年有所变化。2012年前后,最受内地客户欢迎的是保险基金产品。记者从公然信 息了解到,其代表产品“101保险计划”是1种以投资为主要目的保险,在2015年由于退保和投诉过量,被监管层叫停。最近几年,赴港投保的内地客户最感兴趣 的是重疾险和储蓄险。林永久告知记者,香港重疾险也经历了由单纯的消费险到兼具投资储蓄功能的发展进程。
香港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也更加主动地推荐具有储蓄功能的保险产品。林永久表示,不建议赴港的内地客户购买医疗、意外等消费险种。“这类保险产品理赔的几率是很高的,况且内地和香港的医院对很多疾病的称呼、界定不1样,所以这些产品在内地买就能够了。”林永久说。
据记者多方了解,不同于保险经纪人普遍的观点,1些就职于香港1线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认为市场还有相当的空间。1位不愿具名的欧洲某保险公司代理人表示,还是有很多内地客户成心赴港购买消费型重疾险,毕竟和内地健康险产品相比,香港健康险具有保费更加低廉、产品设计更加公道、保险公司更具有品牌优势等特点。对这部份客户,5000美元的消费额度已能够覆盖大部份需求。
香港保险优势在于杠杆融资 专家:利于企业 对普通投资者意义不大
近日,在《福布斯》主办的1个活动上,来自各银行的精英理财师们就香港保险该不该买展开了剧烈辩论。正方观点认为,香港保险业历史悠久、机制更成熟,其保障型产品具有诸多优势,如众人皆知的保费低、保障高、保障范围广、严入宽出、理赔规范化、理赔投诉率低、全球性保障、代理人知识专业等等优势。另外,愈来愈多的投资者开始成心识地配置海外资产。
反方观点认为,香港保费佣金更高,香港保险便宜只是1个传说。内地保险经过量年发展,1些优秀产品也非常具有竞争力,在收益率、活动性和安全性方面都远优于香港保险。另外,香港保险要求本人亲身赴港购买,以后每一年续保也是很大的问题:境外汇款不允许汇到保险公司。而且1旦产生纠纷,诉讼费极高。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顾问和香港家族办公室协会理事古致平表示,香港保险之所以显得便宜,最大缘由在于利差。“之前中国保监会把保单预定利率定在2.5%,香港没有这个,它要做生意,就把利率调高点。”他称。不过,现在利差正在缩小。内地保单乃至能做到在条款里面固定保证回报率,而且比香港高很多。并且,在香港保单里也没有写回报率。
古致平还提到了理财师们没有注意到的1点:明年4月1日,所有保险公司都需要表露保费被投到了哪些投资产品里,以用于支付保险回报。让1些保险公司头疼的是,它们的业务员为了营销,称回报率有8%⑴0%,其实根本没有那末高。这些广告词明年表露信息后都得见光死。在古致平看来,香港保险没有那末规范。香港保险现在唯1的优势在于杠杆融资。买了保单后再拿保单来借款,香港私人银行乃至可以做到1.4%的利率。这个优势对企业主更成心义,对普通投资者来讲则意义不大。
赴港投保隐藏利益链
实际上,最“隐蔽”且对内地高净值客户吸引力最大的还不是储蓄险或重疾险,而是万能寿险。万能寿险的“主战场”并不是1线保险公司, 这是1条由香港的银行、内地第3方财富管理公司、经纪人和保险公司共同组成的利益链,实现了百万乃至千万美元资产从内地来到香港,从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的财富通路。
“这个链条的主角,1端是内地的财富管理公司,另外一端则是香港的银行;大量内地财富管理公司在做这个生意(介绍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万能寿险),新规出台,利益受损最严重的可能就是这些人。”曾就职于美国著名保险公司,现就职于国内1私募机构的孙女士告知记者。第3方财富公司会向高净值客户推荐香港的保险产品,帮助客户联系代理人或经纪人,然后陪同客户去香港签单。对香港的保险公司来讲,内地的第3方财富管理公司具有大量的高净值客户资源,不失为1种拓展业务的好办法。
《保险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非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不得在中国境内经营商业保险业务。境外保险机构的推销人员或代理人,在未获得合法的保险代理资历和执业资历在内地销售保险是1种背法行动。而扮演着“推介”身份的第3方财富管理公司就这样长时间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
第3方财富管理公司介绍客户去香港签单以后,会和在港具有保险代理资历和执业资历的机构或个人分成。据孙女士流露,1般而言,香港投资储蓄类的 保险佣金在1%左右,掌握客户资源的第3方财富管理公司分得大部份的佣金,在港的代理人或经纪人只是1个通道。但即使佣金比例较低,但由于保单金额很大, 所以也是1笔不菲的收入。
记者从多家第3方财富管理公司的内部人士处得悉,很多公司都有涉足相干业务,部份大型财富管理公司还会组团定期去香港签单,但是这个范围没法量 化。孙女士称,这类做法实际上是钻了监管的空子,所以大家都不会明目张胆地去做。同时,由于投保的行动产生在境外,不属于境内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的业务,行业协会没有记录,监管无迹可查。
而在香港,银行则是这项业务最大的受益者。在香港购买保险主要有3个渠道,保险公司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银保。“银行无疑是掌握着最大量高净值客户的机构,推销大额保单并附带保单融资,银行是最大的受益者,去年过半的此类保单都是银行做的。”1位香港保险经纪人董女士对记者说。
在新规全面限制了储蓄险刷卡行动和交易金额上限的背景下,具有投资属性的大额保单业务所受影响最大。虽然多位经纪人表示,通过在香港的银行开户,依然可以购买类似的保险产品,但是毫无疑问,资金出境的灰色通道正在收窄,监管正在引导保险公司和客户的投保行动回归保险的本质。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