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网讯:上月中旬,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对外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态调查公报》,土壤污染数据,终究从国家“秘密”走进人们的视野。记者在1线调查发现,该公报数据更大的意义是在“破冰”,土壤污染详细,调查数据、污染控制难和修复技术滞后等重重困难照旧困扰着我国土壤污染治理。
具体数据仍锁“深闺”
这次调查起止时间为2005年4月和2013年12月。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超标率为19.4%,污染以镉、汞和铅等8种无机污染物为主。土壤环境状态整体不容乐观,部份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但是,“这个数据离具体指点全国土壤污染治理还很远。”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等的相干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坦承,目前掌握的仅是全国土壤污染的整体态势,给出准确的土壤污染面积的数据有较大困难。
接受记者采访中,广东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总工程师刘文华说,目前的调查结果是比较粗线条的,对具体到地方的土壤治理来讲作用不大,由于就算是1个地方,可能1块地跟另外一块地乃至相隔几10公分,差别都很大。
全国和省市1级更清晰的污染数据照旧是待解的迷雾。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师向记者介绍,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2006年联合开始、2012年通过验收的相干调查显示,在珠3角地区,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3级和劣3级土壤就占到土壤总面积的22.8%,主要超标元素为镉、汞、砷、氟。
不过,除这个“22.8%”以外,广东土壤污染的整体状态究竟如何,就成了1笔“胡涂账”。在去年7月广东省人大组织的“全国人大代表土壤污染治理专题调研”会上,除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以外,广东省农业厅、环保厅虽然也向预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报告,并分别承认“区域污染负荷大”、“农业环境整体情势仍然严峻,污染事件呈多发态势,对生态环境和大众健康构成了严重要挟”,但均未提供任何数据。
记者对此进行的追踪调查显示,广东全省还没有建立突然污染检测网络和整体环境管理系统是客观事实,但相干部门实际上其实不缺少较为全面的监测数据和结果。
据广东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陈铣成表示,从2006年到2010年,广东省环保厅就已组织展开了全省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并对工业企业遗留场地、采矿区及周边土壤、蔬菜基地土壤等8种主要类型土壤进行了重点调查,初步掌握了广东省不同类型土壤污染现状。
从2009年开始,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又组织了对全省21个地市展开农村土壤环境监测试点。据记者得悉到,广东农业、国土部门也分别有自己的渠道进行过调查。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数据均“长锁深闺”,没法得知。
公布不恐慌,不公布反恐慌。为什么有关部门明明有数据,却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面对记者追问,广东农业部门1位负责人说了实话,由于污染数据“太敏感,还是不要说了,免得引发没必要要的恐慌”,并诉苦,土壤污染是全国性问题,如果广东“率先公布”,只会把压力全揽到自己身上,“我们承受不了。”
但是,多位广州市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由于不知道哪些土地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看到哪一个县出了毒大米,就不敢买那个省的大米”。比如,在年加工量达4万吨的广东(联益)马坝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看来,由于土壤数据不清、状态不明,该厂出品的“马坝油粘米”某批次在被检出镉超标后,名誉1落千丈,销售量锐减1半,“消费者不知道我们的土地到底被污染没有、污染多大,即便我们的产品都是检测合格才出厂的,很多人也不相信了。”
土壤修复路漫漫
在污染难根绝的同时,土壤修复又进展缓慢,使人忧愁。广东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日前向记者表露,该机构近期对1种名为“膨润土”的黏土矿物进行改性研发和挑选,研制出代号为“Mont-SH6号”的钝化剂,能够将土壤中的镉、铅、铜、锌等污染物从活性状态转化为固定状态,下降其可移动性和生物毒性,从而减少重金属进入农作物。本文来源“了望视察网
该项目团队对“Mont-SH6号”材料进行了盆栽和野外场地的小白菜摹拟修复实验,和两期盆栽水稻的摹拟实验,结果显示产出的小白菜和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均有明显下降。
“以重金属镉为例,使用修复材料后,盆栽小白菜的镉含量对照降幅在35%到83.9%之间;野外场地平均降幅超过30%;稻米中镉含量对照整体下降了90%以上。”不过,项目团队负责人赵秋香说,虽然阶段性成果喜人,“Mont-SH6号”离产业化利用依然有几年的距离,“最少需要进行两年左右的大田实验,另外还要解决范围化生产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广东环保、农业和国土部门相干工作几近都处于起步阶段。以农业部门为例,《广东省农产品(000061,股吧)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工作方案》刚上报农业部;国土部门针对珠3角主要重金属污染类型展开的“黏土矿物治理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目前只获得了“初步的利用效果”。对此,1些部门负责人认为,土壤修复进展缓慢这1问题也具有1定的全国性,与当前我国整体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干技术不完善有关。
接受记者采访中,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陈敏说,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还没有出台,从国家到省级对土壤环境保护的相干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也缺少污染环境修复和环境风险评估等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使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缺少根据;同时,科研机构现有的污染修复技术大多还处于实验阶段,适合的技术研发和挑选和大范围示范推行等科技支持体系不足,这些都妨碍了地方推动相干工作。
刘文华、曾思坚等说,要在公众信任和实际治理成效间构成有效对接,关键在于破解各地土壤污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方面,污染严重的土壤要严格制止农业生产并接受社会监督;另外一方面,对污染影响程度不肯定或较轻的土壤,各地政府要在土壤污染状态清晰公布的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剂,严格控制污染区农作物的流向。
从长时间看,国家有关部门应帮助、催促地方用信贷、税收等市场手段催促企业主动减少各类污染排放,率先严格治理已有的各种污染。同时,可斟酌扶持和鼓励广东率先打破部门分割,兼顾各方气力,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完善覆盖国土、农业、环境等各领域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和管理体制,率先建立起土壤污染的行政问责制度,为全国范围内谋求土壤污染治理的“治本”之策。
污染什么时候“零增长”?
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1步将展开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土壤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展开土壤污染状态详查工作、加强土壤环境监管等5项工作进行。记者调查发现,污染控制力有不逮,“零增长”没有时间表,污染仍在继续。位于珠3角边沿的韶关大宝山矿区就是1个典型案例。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地矿产开发曾长时间存在废土废石露天寄存、废水直接地表排放等严重问题,环境不断恶化,本世纪初进行的监测显示,当地土壤含铝超国家标准44倍,含镉超标12倍。
最近几年来,虽然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但直到2013年,该矿区还是广东省10个省级环境问题挂牌督办重点之1,关于当地存在“癌症村”的传言1直不断,大众对当地土壤污染问题1直反应强烈。
韶关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彬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对大宝山矿区的污染控制,现在还是“枯水期没事,丰水期就没有办法”,这意味着降雨丰富确当地每一年会有近7个月的时间没法控制污染。
被督察的主要对象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觉得“委屈”,该公司副总裁黄建华说,由于责任不清、清查不严,现在该企业1家投入超过1000万元建设的废水废渣库变成了所有企业同享的公共库,“就算今年依照环保厅要求腾出100万立方米的库容,也不能保证处理完废水废渣,由于不单单是我们1家的排到里面,大家都在往里排”。
同时,环保部门虽然严令不准背规采矿,但“两面三刀”及偷采等情况照旧未完全制止。1位在矿山工作的内部人员告知记者:“政府部门都来过,说不准采,但哪里制止得了偷采?我们工作的时候能听到下面在放炮(采矿),但连我们都不知道入口在哪里。”
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站长曾思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东土壤污染缘由多样,有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等面源污染,有工业废水废弃物污染,还有矿区周边因采矿等酿成的污染。但是,这些污染源目前来看都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