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网讯:备受关注的环保法,将于明年1月1号履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思惟,生态保护红线也是被首次写进法律当中,这就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1个重大亮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程中1大突破。不但从法律制度上确保了,生态保护红线在具体实践中的落地,也确保了这条生态保护“高压线”变得更有威慑力。
生态保护红线体现了生态环境系统的健康底线思惟。长时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束缚,这条底线并没有被很好地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面临被突破地步。当前,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情势,雾霾频频产生,水污染问题突出,环境突发事件频发。
红线就是底线,是最后1条防线,没有退路,也不允许逾越。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惟,不躲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未雨绸缪、遇事不慌,牢牢掌控主动权。生态保护红线,实质上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底线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底线之1,如果突破了这道底线,不但我国生态环境的根基会瓦解,经济发展的基础会坍塌,国家安全也会遭到要挟。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及时从立法角度对生态保护红线予以明确,从法律制度上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了最后1道“保护门”,生态保护“高压线”也真正有了威慑力,将有力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生态保护红线体现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承载底线思惟。1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无不是建立在1定的资源环境基础上,无不是在1定的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进行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但要斟酌当代人的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斟酌,这就要求当代人的经济发展要在1定的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来进行,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而1旦突破了这个底线,不但危害当前,还会危及和影响长远的发展。生态保护红线被首次列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立法的角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但有益于提升环境承载力,提升和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也为子孙后代发展预留下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社会的可延续发展。
生态保护红线体现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安全底线思惟。在国家安全触及的诸多领域中,生态安全的地位相当重要,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民族安全和可延续发展。
1旦生态环境出了大问题,生态安全得不到保障,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也会遭到要挟,严重时乃至会造成1个社会的瓦解和消失。历史上古埃及文明、印度恒河文明和我国楼兰古国的衰弱和灭亡,都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密切联系。生态安全得不到保障,国家安全也将会面临巨大要挟。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把生态保护红线确立下来,有益于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生态安全,也为保障国家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牢固建立红线就是底线、红线就是高压线、红线就是生命线的意识,以守住底线,增强环境保护对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对经济发展的优化力,对国家安全的保障力。严格依照红线要求进行管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及其生物多样性,尽快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状态恶化的趋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牢固的生态环境基础。
用立法情势把生态保护红线肯定下来,有益于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进1步增进中国经济绿色转型。